从“围城”到“文化昆仑”:钱钟书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贡献
发布时间:2025-09-23 09:15 浏览量:1
1910 年,钱钟书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钱家是当地望族,祖父钱福炯是晚清秀才,父亲钱基博更是近代古文大家 ,深厚的家学渊源,为钱钟书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钱钟书出生时,伯父因有人送来《常州先哲遗书》,为他取名 “仰先”,字 “哲良” ,满含对先哲的敬仰与对孩子未来的期许。而在周岁抓周时,钱钟书一把抓住书,从此得名 “钟书”,仿佛冥冥中注定了他与书的不解之缘。
伯父钱基成对钱钟书采用 “放养式” 教育,带他上茶馆、听说书、品小吃,让他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成长。钱钟书也因此读了许多家中收藏的古典小说,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早早地奠定了良好的古文功底 。但这种放养也让他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比如晚起晚睡、贪吃贪玩,数学成绩更是糟糕。父亲钱基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诫兄长,希望能让钱钟书接受更系统的教育 。
1920 年,伯父去世,钱钟书开始由父亲直接管教。父亲的教育极为严格,不仅为他恶补数学,还要求他在学堂放学后继续学习古文。钱钟书虽然数学依旧不开窍,但在父亲的督促下,他逐渐收心,展现出过目成诵的天赋,只要静下心读书,便能沉浸其中 。父亲见他信口开河、臧否古今,担心他祸从口出,便将他的字改为 “默存”,取自《易经・系辞》中的 “默而成知,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希望他能谨言慎行 。
1923 年,13 岁的钱钟书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校长是外国传教士,外文课由外教授课,其他课程也多采用全英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钱钟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虽然上课从不看英语教科书,却迷上了外文原版小说,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发音纯正,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他还在中文写作竞赛中荣获第七名,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夸赞 。
1929 年,钱钟书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 报考清华大学。在入学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仅 15 分,却凭借国文和英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一时名满清华 。杨绛后来还打趣说:“数学十五分,考入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后,钱钟书立下 “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 的壮志,他整日穿梭于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开启了他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
在清华园的日子里,钱钟书不仅在学术上突飞猛进,还邂逅了一生的挚爱 —— 杨绛 。1932 年春天,杨绛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大眼镜,虽然个头不高、面容清癯,却难掩目光中的炯炯有神,透着机智与自负 。而杨绛温婉聪慧又活泼可爱,两人一见如故,谈起家乡、文学,兴致大增 。他们都来自无锡的书香世家,父辈也都是当地名士,相似的成长背景和对文学的热爱,让他们迅速走到了一起 。
恋爱中的钱钟书和杨绛,有着文人特有的浪漫 。他们时常相约在清华园的图书馆,一同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也会漫步在校园的小径,分享彼此的见解和心事 。钱钟书的名士风度和才子气质,使他们的恋爱独具风采,他隔三差五便约杨绛写诗,还曾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入诗,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心底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 。
1933 年夏,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清华校方有意让他留校或在西洋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伦敦大学也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都婉拒了 。此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在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召他赴上海任教,再加上当时华北局势不稳,钱钟书便暂别仍在清华读书的杨绛,前往光华大学 。尽管相隔两地,但他们的书信往来不断,钱钟书的情书一封接着一封,诉说着对杨绛的思念 。
1935 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杨绛决定中断清华的学业,陪他出洋 。同年 7 月 13 日,两人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 。钱钟书身穿黑色西装,白色领圈被汗渍浸泡得又黄又软,显得有些狼狈;杨绛则身着白色婚纱,亭亭玉立 。这对新人站在一起,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此前误拆杨绛寄给钱钟书的书信,仅凭一封信就被杨绛的才华所折服,还热情地写信夸赞杨绛,认同她成为未来家庭成员 。
婚后,钱钟书与杨绛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 。钱钟书入读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而杨绛原本打算进不提供住宿的女子学院研修文学,却因名额已满,不愿改修历史,最终决定不入学院,在牛津大学旁听文学课程,自学西方文学 。初到牛津,钱钟书就闹了个笑话,他在公共汽车上摔了下来,磕掉了大半颗门牙,杨绛只能带着他去医院拔掉断牙、镶上假牙 。此后,他上下公车都格外谨慎 。
在牛津的日子里,钱钟书和杨绛沉醉于学术研究 。他们经常泡在图书馆,钱钟书修意大利文,杨绛修西班牙文,晚上泡脚时,还会玩词语接龙的游戏,钱钟书说一个字,杨绛就得用西班牙文说出相应的词,外人不懂其中乐趣,他们却乐在其中 。钱钟书还曾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为杨绛做了一顿早饭,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
1937 年 5 月,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 。当护士把小小的婴儿抱过来给钱钟书看时,这位平日里文采斐然的大师,兴奋得一时语拙,只说出了一句 “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在牛津大学,钱钟书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文学学士学位 。之后,他们又前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在欧洲的这段留学经历,不仅加深了钱钟书和杨绛之间的感情,也为他们日后的创作和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
压抑,仅仅一年后,他便辞去教职,回到上海 。
回到上海后,钱钟书与家人团聚,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在这期间,他开始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 。1941 年,钱钟书完成了《谈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