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过得好的女人,大都做对了这3件事
发布时间:2025-05-17 19:58 浏览量:6
曾有人说:“婚姻就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成为一体。当他们决定要确认谁是谁的时候,‘麻烦’就开始来了。”
杨绛和钱钟书也是这样,当杨绛确认钱钟书就是她这辈子要选的人之后,这个笨手笨脚的大才子,在以后的岁月给杨绛带来了连绵不绝的“麻烦”。
好在杨绛有足够的爱和智慧来化解这些“麻烦”,并把它变成人生路上一道道曼妙的风景,成为众人眼里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典范。
重读《杨绛传》我才发现,婚姻里过得好的女人,大都做对了这3件事。
01
小事上不争对错
婚姻中的所谓“小事”,往往是被情绪放大的生活碎片,比如碗刷得不干净,菜做咸了点儿,或者说话的语气重了点儿,对某件事的看法不一致等。
这些细碎的摩擦就像沙粒,处理得当会成为圆润的珍珠,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磨脚的砾石。
杨绛和钱钟书在婚后不久也同样遇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
就在前往欧洲求学的轮船上,他们因为一个法语单词的发音,争执起来,难分伯仲。于是,他们找到一位法国太太来做裁判,结果是杨绛赢了。
然而赢了的杨绛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她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相处之道,中国人讲究一个“和”字,何况夫妻之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少有大是大非的判断题。
这时候,两个人若坚持凡事都要争个你死我活,真是伤感情,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婚姻中,谁都不是赢家。
这件小事给杨绛留下很深的印象。此后,她和钱钟书相濡以沫,再无争吵。
不争,并非软弱,也不是忍气吞声,而是看清了婚姻的真相:每个人都是一块独特的拼图,无法严丝合缝地嵌入他人的人生图画。
《围炉夜话》一书有句话:“观夫妇能睦,家道必昌。”
夫妻和睦是家庭兴旺的基础,对小事的争执需适可而止。只有在无关痛痒的问题上灵活处理,保持弹性,适度忍让和宽容,才能让亲密关系落地生根,长长久久。
02
少干涉对方的大事
现实生活中,因为彼此是夫妻,是生活中较为亲密的人,在涉及对方的出处去就等大事上,总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替对方“做主”,但杨绛先生不这样做。
归国后的钱钟书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回沪过暑假期间接到了父亲钱基博的来信,叫他到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去当英文系主任,同时可以顺便侍奉父亲,钱钟书的家里人也全都主张他去。
可钱钟书不太愿意去。他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杨绛此时也表达了反对意见,觉得钱钟书工作未满一年,凭什么也不该换工作。
杨绛去问自己的父亲杨荫杭,杨荫杭听完后却一言不发。
杨绛是个聪明人,她很快就领悟到父亲对自己的提点:人生在世去哪里、做什么,这是大事,旁人不便干涉,即便是夫妻,也当由那个人自己拿主意,自己做主。否则不论成败,不论快乐与否,旁人总要担责任——并且这责任是你担负不起的,于是她选择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爱一个人,首先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而非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对方身上,强行控制或改变对方。
“边界感是亲密关系的基石。”
即使是夫妻关系,也需要保持心理和行为的边界。不过度插手对方的工作选择、交友圈、兴趣爱好等私人领域,允许对方保留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也是夫妻长期相处不走散的秘诀之一。
03
理解包容对方的不完美
大家都知道钱钟书有任性的脾气,为人又颇为清高,在流传的有关钱钟书的淘气事情中,其中一件跟猫有关。
杨绛和钱钟书在清华园的时候,曾和林徽因、梁思成一家是邻居。两家人都爱猫,也都养了猫。
有一回,两家猫打架。钱钟书看不过自家猫被欺负,书呆子气发作起来,竟然帮助自家的猫一起“欺负”林徽因家的猫。
杨绛知道后,跟他说:“打狗还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的话,是不是就要看主妇面了!”于是,她代丈夫向林徽因赔罪。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杨绛的各种赔罪,钱钟书不知要得罪多少亲朋好友。
这时候,杨绛的温柔含蓄就像润滑剂,让钱钟书在世俗生活里不致摔倒。至少,他摔跤,有人托着;他闯祸,有人按着。他是汪洋恣肆的海,她就是那根定海神针。
“妻贤夫祸少。”一个贤能有智慧的妻子,总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丈夫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灾祸和困扰,让他放心地将自己全身心托付给她。
因为她们明白,人无完人。抱怨指责,只会令对方惶恐不安,离自己越来越远,唯有理解包容才能从根本上打动对方,令对方发自内心地自我改变。
好的婚姻,不是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与一个并不完美的伴侣共同成长。在面对困难时携手并肩,在相互扶持中成长和进步,这样的相处之道才能让婚姻更加稳固和幸福。
“婚姻是一袭华美的袍,智慧的女人懂得既要欣赏它的光泽,也要接受它的皱褶。”
小事上不争对错,大事不轻易为对方做决定,理解包容对方的不完美,或许婚姻之路会走得更轻松顺畅一些。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人生路上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很容易,但遇到真心爱的牵手一生的人,并非易事。如果遇上了,那就且行且珍惜,用爱和智慧给彼此照个亮吧!
- 上一篇:走进来赏美景 留下来享机遇
- 下一篇:林志炫回应造型像鹦鹉,幽默风趣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