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笔下的‘人间烟火’:从春晓花落到深夜独行,每一首都封神

发布时间:2025-09-23 07:17  浏览量:1


[1]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是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从春睡醒来写起,“春眠不觉晓”,写出春日里沉睡而不知不觉天亮的慵懒惬意。“处处闻啼鸟”,以鸟啼声勾勒出清晨生机勃勃之景,一派田园生活气息。后两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听觉角度回忆昨夜风雨,以落花引发惜春之情。短短二十字,借春日清晨日常之景,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与自然变化,语言浅近却韵味无穷,传达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细致观察与热爱。

[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上清秋日暮图。诗人行舟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日暮” 点明时间,引发 “客愁新”,漂泊在外的愁绪油然而生。后两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旷野无垠,天空似乎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月亮与人亲近。在这空旷寂寥的山水间,诗人巧妙地借景抒情。以清新的山水田园之景,衬托出内心孤独寂寞,将羁旅愁思融入自然之境,体现了山水田园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3]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唐・孟浩然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这首诗充满田园生活的质朴与随意。诗人前往菊花潭拜访主人,“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点明行程与时间,营造出宁静悠然的氛围。“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主人不在家,只有鸡犬,描绘出田园人家的平常状态。没有刻意雕琢,却生动展现田园生活的自在闲适。诗人虽未见到主人,却仿佛融入这宁静的乡村氛围,体现田园诗对乡村生活自然质朴的呈现。

[4]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描绘了诗人应邀到农家做客的情景,是田园诗的佳作。开篇写友人相邀,“鸡黍”“田家” 尽显农家质朴热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出村庄绿树环绕、青山斜立的优美环境,充满田园气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农家的环境中,与友人饮酒谈论农事,闲适自在。结尾约定重阳再来赏菊,体现田园生活的悠然与情谊的真挚,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5]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诗以元日为背景,展现田园生活与诗人心境。首联点明时间更替,新年伊始。“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诗人虽未入仕途,却心系农事。“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描绘诗人参与田园劳作,与耕父交谈、随牧童劳作,充满田园生活气息。末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通过农人对气候和丰收的谈论,展现田园生活中人们对年景的期盼,体现山水田园诗对田园生活细致入微的刻画。

[6]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诗描绘夏夜南亭纳凉情景。开篇写山光西落、池月东上,点明时间转换。“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描绘诗人夏夜乘凉的悠然姿态。“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从嗅觉与听觉描绘出清幽的田园夏夜之景,细腻入微。后因无人赏琴,引发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将夏日田园清幽之景与怀人之情相结合,体现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享受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山水田园诗情景相生的典范。

[7]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描绘秋日登山所见所思。开篇写北山白云,隐者自乐,展现隐居田园的怡然。“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以薄暮引发愁绪,清秋激发兴致。“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描绘田园常见的归人场景。“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景如画。最后邀友人重阳共醉,将对田园秋景的喜爱与对友人的情谊相融合,体现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的特色。

[8]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此诗虽非典型描绘田园风光,却与田园诗的情感质朴相关。诗人去洛阳访才子,却得知其已流放江岭。“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借梅花早开与北地春景对比,含蓄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从侧面反映世事变化,虽无田园景色描绘,但以质朴语言传达真挚情感,如同田园诗般自然纯粹,体现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关怀,蕴含对人间情谊的珍视。

[9]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归鹿门的情景。前两句以山寺钟声、渡头喧闹对比,展现尘世与归隐地的不同。诗人乘船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月光下鹿门山景清幽,庞公栖隐处更是增添隐逸氛围。“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描绘出隐居之地的静谧。整首诗通过描写归途中及隐居环境,体现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是山水田园诗中描写归隐生活的佳作。

[10]

《采樵作》

唐・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诗描绘采樵的过程与山中景色。“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写出深山树木繁茂。“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描绘山路艰险。“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营造出山中日暮的宁静与孤寂。最后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诗人负策长歌,望着平野炊烟而归,展现悠然自在。此诗将采樵生活与山水景色融合,体现田园诗对劳作与自然结合的描绘,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林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