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背下这6首千古名作,读懂受益一生!
发布时间:2025-08-28 07:40 浏览量:4
1、《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碧绿的叶子,鲜艳彤红的花朵,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娇艳娴静,就像一个大家闺秀般令人赏心悦目。可惜花无百日红,如此美丽的花朵却无法长久,它很快就会凋谢,变成残红一地化作春泥。
想到自己昙花一现、短如春梦的生命,牡丹花愁得肝肠寸断,连心都快碎了。春色呀春色,你可知道牡丹心中的感受啊?表面看似是诗人借牡丹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但这何尝又不是牡丹内心的忧愁呢?
2、《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期间所写下的,有一年秋天,他去登山游玩,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的大好河山,以及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不禁诗兴大发。
我登上高楼远眺,漫山遍野的树,经霜后成层林尽染,落叶纷飞,天空干净得连白云都不知道去哪里了,如同一面纤尘不染的大镜子。
远眺南山,它那拔地而起、插入云霄的气势,好像是想要和一望无际的秋色比高低一样,气势两者不相上下,各有千秋,让人心旷神怡。
3、《柳桥晚眺》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陆游毕生的志向就是想保家卫国、收复失地,可惜仕途坎坷,而朝廷又不思进取,所以心灰意冷的他回了家乡山阴,寄情于山水田园生活当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舒适,这首诗就是当时写下的。
在家乡的小河边,时常能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我信步穿过山林,满怀期待白鹤能再度飞回来,天上的白云在悠闲散步,怎么也不肯化作雨水滋润万物,相反还无比眷恋着青山绿水,贴着郁郁葱葱的山头缓慢地飘动。
4、《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这是孟浩然去洛阳想探望一下朋友袁拾遗,谁知却吃了个闭门羹,因为到了洛阳后,他才知道他的朋友早已被贬去了荒凉的地方,根本就不在洛阳了,感慨万分的他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我去洛阳想看望一下大才子袁拾遗,谁知他竟被贬去了江岭,根本就没见到人。虽然听说你所在的那地方,它的梅花开得比较早,但开得早、开得美也比不过北地的春天啊!
5、《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自幼聪明的刘长卿,多次科考却都名落孙山,但他从不轻言放弃,后来经过他的努力奋斗才中了进士,可惜官没当多久便被贬了,这是他送别友人灵澈上人时所写下的。
黄昏时分,诗人在竹林前的寺庙和友人依依不舍的作告别,寺院的钟声不时传来耳边,仿佛是想催灵澈快回去一样。
因此,戴着斗笠的灵澈,在夕阳的陪伴下独自走向了青山,直到离他越走越远,诗人才不得不收回了视线。
6、《清风涛》
——清·徐骏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徐骏,江苏昆山人,1713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才华横溢的他本该平步青云的,奈何他有一次不小心把“陛下”写成了“狴”下,随后便被罢官抄家。
怎料他为人正直清廉,皇帝找不到把柄,于是便以这首诗为由污蔑他讽刺朝廷、大逆不道,于是他被处死了,真够冤的!
你别看萤火虫发出的光亮很小、很微弱,但它却一直有着要照亮黑夜的远大志向和决心。徐徐而来的清风虽然不识字,但它却经常去翻看书藉,因为它相信只要自己足够的努力,谁都会给你让路。
诗人想告诉我们,不管现在的你多么的弱小和穷困潦倒,但只要你坚持不懈的一直努力去学去做去思考去尝试,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成功的,而且就算不成功,但也不会混的太差。
【声明】: 参考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