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萨都剌的六首经典诗词,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发布时间:2025-09-22 06:20 浏览量:1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
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才子。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
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小阑干》
萨都剌〔元代〕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
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中书省,常与朋友们宴请酬唱,秉烛促谈,弹和推盏。
沉香已经燃尽,香气飘洒了,深院乡帘垂,清消永夜,无穷趣,无穷意。
今年的这个时候,一个人孤独地在江南这月下之夜,心情几个能知?
杨柳青青,习习柔风,细细的柳条在清柔的风下,徐徐的摇曳。淡淡月光下海棠花儿清香扑鼻,孤独地倚于阑干。
这首词构思巧妙,采用鲜明对比的写法,深刻地表现了词人两种大为不同的心境,营造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2、《上京即事》
萨都剌〔元代〕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牛羊在落日下散步,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
忽然间狂风大作,沙尘像雪一般袭来,家家都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
此诗组织两个草原特有的景色,合成了一通黄昏交响曲。
诗的前两句写草原的暮色,安定静穆、祥和多趣;后两句描述瞬息多变的气候,萧瑟凄迷、震耳憾心。
这首诗前后对照鲜明,非常传神地表现出边塞之景、气候的显著特点。
3、《道过赞善庵》
萨都剌〔元代〕
夕阳欲下少行人,绿遍苔茵路不分。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傍晚时分,夕阳渐沉,路上行人也逐渐稀少,绿色的苔藓铺满小路,竟让人一时之间辨认不出路在哪儿。
山间的微风吹拂,那千万竿修长的竹子与几株松树随风摇曳,树影婆娑,杂乱交错;映在窗户上,就像是天上的云彩来回飘动。
这首小诗表现暮色中赞善庵的景色,人迹稀少,一片寂静,绿苔铺地;树影摇动,映在小窗上,成为一幅作者心目中的云影图。
虽然没有惊人之语,但整首诗清丽自然,笔墨之间充满灵气,颇有点仙风道骨。
最后一句想象出奇,使诗的意境顿时化清幽为活泼,显出山居的野趣天成,自然无尘。
作者内心的安适恬静、怡然自得也寓于诗中。
4、《秋夜闻笛》
萨都剌〔元代〕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不知道是什么人在秋风里吹起竹笛,北固山在夜色里清晰可辨,冷冷的月光让人遍体生寒。
还有身在江南不能回家的北方过客,整夜徘徊,只能倚在栏干边,望月怀念亲人和家乡。
这首诗淡淡讲述因为“闻笛”这件小小的事情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而由于某个特殊的场景油然而生乡愁,这种情感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能理解。
诗句纯朴简单,诗中所用的秋风、笛声、月色等意象也并不新奇,然而这首诗经得起反复吟咏,颇能引发客子离人的共鸣,感人至深,也展现了萨都剌诗清丽的一面。
5、《赠弹筝者》
萨都剌〔元代〕
银甲弹冰五十弦, 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 扬子江头月满船。
银制的假指甲弹着五十弦的古筝,美妙动听的筝声使得海风骤起大雁也想停下听听。
相识的人们啊究竟有多少离情别怨,似水的月光洒满停泊在杨子江头的船中。
此诗短短四句诗行里,熟练地运用了写景、抒情、暗喻等手法。
前后两联各有两重意境,又语带双关,每一句似乎都有曲折内在的含意,耐人品味。
6、《过广陵驿》
萨都剌〔元代〕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
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
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秋风在江面上吹拂,荷花凋残,台阶下几株黄菊花正鲜艳地绽放。
扬子渡头落叶纷纷扬扬,游子又踏上去往远处的渡船。
月色如水,万家灯火中点点砧声敲响;秋雁的一声呜叫,让满天都仿佛覆盖上了一层寒霜。
嘲笑自己是个漂泊在南方的异乡人呵,多年来的心事,都只能在这孤灯之前默默回味。
此诗写景时用词秾丽清新,意境隽永,抒情时又深沉悠长,耐人寻味,确实是一首成功之作。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