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对生活“失控”感到烦躁
发布时间:2025-09-21 14:23 浏览量:1
我们总习惯把生活规划得明明白白,一旦有一点“失控”,就容易烦躁、焦虑,觉得 “事情不该是这样的”。《道德经》里说 “道法自然”,意思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就像春天会发芽、秋天会落叶,天会晴也会下雨,咱们没有办法强迫一切按自己的预期来。
就说苏轼吧,他这辈子可太“失控” 了 —— 本来是前途光明的才子,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从大官变成了靠种地糊口的 “东坡居士”。换别人可能早垮了,但苏轼没跟生活较劲儿,他允许自己处境的变化:没钱买肉就研究 “东坡肉”,没华丽的房子就住简陋的 “雪堂”,还写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看,他没纠结 “为什么是我”,而是先 “允许” 这件事发生,反而活出了另一番滋味。
我们普通人也一样,比如计划好的约会被堵车耽误,精心准备的饭菜被孩子打翻,别先急着发火。有个小方法:遇到事先深呼吸3 秒,心里默念 “我允许这件事发生”。不是摆烂,是先放下对抗的情绪 —— 你想啊,堵着车再着急这个路也通不了,饭菜被孩子打翻再生气也是打翻了,不如先允许这个事实,再想怎么补救,这样才能冷静下来。
生活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试着多一点“允许”,少一点 “应该”,你会发现,日子过得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和自在。
- 上一篇:成龙设计洗澡被窥戏份,钟楚红跌宕起伏的星途与情路
- 下一篇:有必要拯救地方剧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