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赠美
发布时间:2025-09-19 16:00 浏览量:1
一、墨宝难酬
嘉靖年间,绍兴府的书画界里,沈砚山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年方二十八,却有着一双能洞悉人心的眼睛,笔下的人物画,不只是形似,更能将人物的神韵与心事勾勒得淋漓尽致。
沈砚山生得眉目清俊,一袭青布长衫常带墨香,只是性子孤傲,作画全凭心意。若是不喜欢的人和景,即便黄金万两摆在面前,他也绝不会动一笔。这般性子,让他在文人雅士中赢得了清誉,却也常常让自己的米缸见了底。
这年深秋,连日阴雨,沈砚山家中的炭火早已熄灭,只剩下最后半袋糙米。他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正愁眉不展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个穿着体面的管家,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锦盒,恭敬地说道:“可是沈砚山沈画师?我家老爷是扬州盐商周万财,久闻您的大名,特遣小的来请您去扬州,为我家老爷和家眷画像,酬劳方面,老爷说了,任凭您开价。”
沈砚山眉头微蹙,他早听过周万财的名声。此人靠着贩卖私盐发家,富可敌国,却生性贪婪刻薄,还极好附庸风雅,常常强抢民间书画珍品。沈砚山本想拒绝,可一想到家中年迈的母亲还等着钱抓药,他终究是叹了口气,接过了锦盒,“烦请管家稍等,我收拾一番便随你启程。”
三日后,沈砚山乘船抵达扬州。周府的气派远超他的想象,朱红大门上镶嵌着铜钉,门口两座石狮子威风凛凛,院内雕梁画栋,假山流水一应俱全,丫鬟仆人更是数不胜数。
管家引着沈砚山走进正厅,周万财正坐在太师椅上喝茶。他约莫五十岁,身材肥胖,脸上堆满了横肉,穿着一件绣金的绸缎长袍,手指上戴着好几个硕大的玉扳指,一看便知是个暴发户。
“沈画师来了,快请坐!”周万财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语气里满是傲慢,连起身迎客的意思都没有。
沈砚山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地说:“周老爷客气了。”
周万财哈哈一笑,拍了拍手,几个仆人便抬着画架、宣纸和颜料走了进来。“沈画师,我知道你作画有自己的规矩,但这些颜料都是上好的,你就先用着。今日先给我画一幅独像,若是画得好,我再让家眷们出来,到时候酬劳加倍!”
沈砚山瞥了一眼那些颜料,摇了摇头:“多谢周老爷好意,在下还是习惯用自己的笔墨颜料。”说罢,他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自己的画笔和颜料,在画架前站定。
他凝神注视着周万财,尽管周万财衣着华贵,可眉宇间的贪婪与狡诈却藏不住。沈砚山心中不喜,但既已答应,便只能静下心来作画。
不到一个时辰,周万财的线描便完成了。周万财凑过去一看,顿时喜笑颜开:“妙啊!沈画师果然名不虚传,把我这富贵相画得十足!”他拍了拍沈砚山的肩膀,“快去把夫人和姨太们都叫出来,让沈画师给她们也画画!”
沈砚山皱了皱眉:“周老爷,先前说的是画全家福……”
“哎呀,全家福不急!”周万财摆了摆手,“我这些姨太们,一个个都爱漂亮,能让你这绍兴第一画师作画,她们高兴还来不及呢!酬劳加倍,你放心!”
沈砚山无奈,只能点头应允。
很快,一群穿着华丽、浓妆艳抹的女子簇拥着走了进来,她们身上的香气几乎要将整个大厅淹没。这些女子见到沈砚山,都忍不住掩口偷笑,眼神里满是好奇与轻佻。
周万财得意地介绍道:“这些都是我的姨太,你依次给她们画。”
沈砚山强压着心中的不适,开始为这些女子作画。他笔法娴熟,不到两个时辰,就已经画完了七个。正当他准备画第八个时,却见从屏风后缓缓走出一个女子,与其他姨太截然不同。
二、画中佳人
这女子没有施粉黛,只穿着一身素雅的白裙,乌黑的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手中拿着一卷书,眉眼间带着淡淡的忧愁,却又有着一种不屈的倔强。她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瞬间让周围那些浓妆艳抹的女子都黯然失色。
沈砚山一时竟看呆了,手中的画笔悬在半空,忘了落下。
周万财见状,笑道:“沈画师,这是我上个月刚纳的九姨太,名叫苏婉清。她性子冷淡,不爱热闹,平日里就喜欢看看书。”说完,他转头对苏婉清道:“还不快上前,让沈画师给你画像。”
苏婉清轻轻走上前,在画架前站定,没有像其他姨太那样刻意摆出妖娆的姿态,只是安静地站着,目光落在手中的书卷上,神情专注而落寞。
沈砚山回过神来,心中暗惊:自己画了这么多年的画,见过的美人不计其数,却从未有一个能像苏婉清这样,仅仅是站在那里,就让人移不开目光。他定了定神,重新蘸墨,开始作画。
落笔之后,沈砚山才发现,苏婉清的美不仅在外表,更在她的气质。她的眼眸里藏着深深的哀愁,仿佛有说不尽的心事,可嘴角却微微抿着,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这种复杂的韵味,让沈砚山越发投入,他想要将这独一无二的美,永远定格在纸上。
就在沈砚山画到关键之处,正细细勾勒苏婉清的眉眼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老爷,张大人和李掌柜来了,说是约了您去醉春楼喝酒。”
周万财一拍脑门,猛地站起身:“你看我这记性,差点忘了!”他转头对沈砚山说:“沈画师,你继续画,我去去就回。等画完了,让管家给你付酬劳。”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周万财一走,那些姨太们也觉得无趣,纷纷散去,大厅里只剩下沈砚山和苏婉清两人。
沈砚山专注地作画,偶尔抬头看向苏婉清。每当两人目光相遇,苏婉清都会迅速低下头,耳根微微泛红,可那双清澈的眼眸里,却似乎藏着千言万语。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沈砚山终于完成了画作。他将画放在案上,仔细端详,看着画中那个眉目含愁、清雅脱俗的女子,心中竟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情愫。
管家将沈砚山安排在偏院歇息。第二天一早,沈砚山便起床,拿出画笔,想要对苏婉清的画像进行最后的润色。他小心翼翼地描绘着,尤其是苏婉清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希望能将其中的神韵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午后,周万财才醉醺醺地回到府中。他大摇大摆地坐在正厅里,命人将所有的画作都呈上来。
沈砚山恭敬地将画作一一奉上。周万财先是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画像,不住地称赞。可当他看到苏婉清的画像时,脸色突然变得铁青。
“好你个沈砚山!”周万财猛地一拍桌子,指着画中自己腰间的玉佩,怒吼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把我的白玉佩画成绿的!你这是在诅咒我吗?”
沈砚山心中一惊,急忙凑过去查看。果然,画中周万财腰间原本洁白的玉佩,不知何时变成了绿色,在白色长袍的映衬下,格外刺眼。
“不可能!”沈砚山急忙辩解,“周老爷,我昨日作画时,明明画的是白玉佩,今早润色时也没有异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你还敢问我怎么回事!”周万财气得浑身发抖,一把将画撕得粉碎,“来人啊!把这个胆大包天的画匠给我拖出去,好好教训一顿!”
几个家丁立刻冲了上来,对着沈砚山拳打脚踢。沈砚山抱头躲闪,口中不断辩解:“周老爷,此事一定有蹊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查清楚……”
可周万财根本不听,他指着沈砚山,怒喝道:“给我把他赶出去,永远不许他再踏入扬州一步!”
沈砚山被家丁们推搡着赶出了周府大门,身上的长衫被扯破,脸上青一块紫一块,随身携带的画笔和颜料也散落一地。
三、狐仙相助
深秋的傍晚,寒风刺骨。沈砚山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漫无目的地走在扬州的街巷里。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明明仔细检查过画作,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差错。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穿着粗布衣裳、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挎着一个竹篮,缓缓走了过来。这老妇人虽然看起来年迈,可脚步却十分轻快,眼神也格外明亮。
“年轻人,你可是绍兴来的沈画师?”老妇人走到沈砚山面前,笑着问道。
沈砚山愣住了,他疑惑地看着老妇人:“婆婆,您怎么认识我?”
老妇人笑道:“昨日我在周府外经过,看到你跟着管家进去,气度不凡,便记住了你。今日见你这般狼狈,想必是遇到了麻烦吧?”
沈砚山叹了口气,将自己在周府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妇人。
老妇人听完,非但没有惊讶,反而笑了起来:“沈画师,你不用愁,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都清楚。天色不早了,你要是没地方去,就跟我回家里暂住一晚吧。”
沈砚山正愁无处可去,见老妇人态度诚恳,便点了点头,跟着她走了。
老妇人带着沈砚山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了扬州城外的一处僻静小院。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十分整洁,院中有几棵桂花树,虽然已经过了花期,可空气中仍残留着淡淡的香气。
老妇人给沈砚山端来一碗热汤,又拿出一些药膏,让他涂抹伤口。待沈砚山缓过劲来,老妇人才开口说道:“沈画师,你知道那画上的玉佩为什么会变色吗?”
沈砚山摇了摇头:“我实在想不通。”
“实不相瞒,是我动了点小手脚。”老妇人笑着说,“那周万财可不是什么好人,他靠着贩卖私盐发家,害了不少人,还强抢民女,我早就想教训他一顿了。昨日在周府外看到你,觉得你是个正直的人,又看你对苏姑娘似乎有情意,便想帮你们一把。”
沈砚山惊讶地看着老妇人:“婆婆,您……您到底是谁?”
老妇人微微一笑:“我不是普通人,是修炼了千年的狐仙。我最见不得好人受欺负,也见不得才子佳人被拆散。今日请你过来,是想成全你和苏姑娘的姻缘。”
说完,老妇人拍了拍手,一个身材高大的虬髯大汉走了进来,肩上扛着一卷锦被。老妇人使了个眼色,大汉将锦被轻轻放在榻上,便躬身退了出去。
“沈画师,你过来看看。”老妇人掀开锦被的一角。
沈砚山凑近一看,顿时惊呆了——锦被里躺着的,竟然是苏婉清!她双目紧闭,脸色苍白,像是睡着了一样,可即便如此,也难掩她的清雅容颜。
“婆婆,这……这是怎么回事?”沈砚山结结巴巴地问道。
老妇人笑道:“苏姑娘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她父亲被周万财陷害,家破人亡,周万财还强迫她做了姨太。苏姑娘整日以泪洗面,早就想逃离周府了。我趁周万财出去喝酒的时候,把她带了出来。”
正说着,苏婉清醒了过来。她睁开眼睛,看到陌生的环境,先是惊慌失措,可当她看到沈砚山时,眼中顿时露出了一丝安心。“沈画师,这里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
沈砚山连忙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苏婉清。苏婉清听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沈画师,婆婆说的都是真的。周万财害了我全家,我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可我势单力薄,根本逃不出去……”
老妇人拍了拍苏婉清的手,安慰道:“姑娘,你不用怕了。现在有沈画师在,你们两个郎才女貌,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不如你们就结为夫妻,离开扬州,找个地方安稳过日子。”
沈砚山有些犹豫:“可是周万财势力庞大,要是他派人追查我们,怎么办?”
老妇人笑道:“你放心,那周万财作恶多端,自有天收。不出三个月,他必定会遭报应,到时候他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找你们的麻烦?我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船只和盘缠,今晚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
沈砚山和苏婉清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深情与决心。他们双双跪在老妇人面前,磕了三个头:“多谢婆婆成全!”
四、终成眷属
当天夜里,在老妇人的安排下,沈砚山和苏婉清登上了前往绍兴的船。临别时,老妇人递给沈砚山一个锦囊:“这里面有一道符咒,能保你们平安。等你们在绍兴安顿下来,再打开它。”
沈砚山接过锦囊,郑重地向老妇人道谢,然后便和苏婉清一起乘船离开了扬州。
三个月后,果然从扬州传来了消息——周万财因为贩卖私盐的事情败露,被官府抓了起来,家产全部被抄没,他自己也在狱中染了重病,没过多久就死了。周府的姨太们树倒猢狲散,瓜分了仅剩的一点财物,各自离去,根本没有人想起苏婉清。
此时的沈砚山和苏婉清,已经在绍兴安了家。沈砚山重新拿起画笔,靠着画人物画为生。苏婉清则在家中操持家务,偶尔也会帮沈砚山研磨铺纸。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有一天,沈砚山想起了老妇人给他的锦囊,便取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道符咒,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红尘多磨难,真情自可贵。愿你二人相守一生,平安顺遂。”
沈砚山和苏婉清看完纸条,心中满是感激。
从此以后,每当月明之夜,人们常常能看到一道狐影掠过沈砚山家的院落,像是在守护着这对历经磨难的夫妻。而沈砚山和苏婉清因画结缘,在狐仙相助下终成眷属的故事,也成了绍兴府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