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没想到!尸骨未寒,亲儿子就急吼吼占了他的女人,还毒死弟弟

发布时间:2025-09-19 07:39  浏览量:1

公元220年,曹操刚咽下最后一口气。他的好儿子曹丕,就干出了一件震碎三观、连亲妈都气炸肺的缺德事!

曹丕病了,病得不轻。他亲娘卞太后心急火燎地赶去探望。可一脚踏进儿子寝宫,眼前景象差点让她背过气去——几个花枝招展、眼波流转的美人儿,正低眉顺眼地伺候在曹丕病榻前!

卞太后揉揉眼睛,没错!这几个可不是普通宫女,那是先帝曹操生前最宠爱的妃子啊!她强压怒火,声音都发颤了:“她们...啥时候跑你这儿来的?!”

曹丕躺在龙床上,眼皮都没抬一下,轻飘飘甩出一句:“爹刚断气,我就把人接过来了。”

轰!这话像道炸雷劈在卞太后脑门上!她气得浑身哆嗦,指着曹丕鼻子破口大骂:“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翻译:你干的这脏事儿,狗和老鼠都不屑吃你剩下的东西!你死了活该!)

-《魏书》里白纸黑字记着这段,能把一向温良贤淑的卞太后气成这样,曹丕这操作,得有多突破人伦底线?*

一、 装!装!装!影帝级表演艺术家曹丕的诞生

提起曹丕,很多人第一印象:哦,曹操儿子,曹植他哥,写《典论》那个?似乎没啥存在感?错!大错特错!这家伙,绝对是三国“影帝”NO.1,装功炉火纯青,骗过了亲爹曹操整整三十年!

他妈卞夫人,出身不高(倡优之家),但公认的贤德。曹丕出生时,据说天上飘着朵奇形怪状的七彩祥云,像个大车盖,挂了一天不散。曹操觉得邪门,找算命的来看。算命的倒吸一口冷气:“主公!这...这是天子气啊!” 曹操一激动,给儿子取名“丕”——大,伟大!期望值直接拉满。

曹丕这小子,确实有点小聪明。六岁玩弓箭,八岁能骑马射箭,十岁就跟着老爹上战场砍人。看起来挺牛是吧?可架不住曹操儿子多啊!足足25个!曹丕夹在中间,尴尬了。

大哥曹昂,嫡长子,仁厚名声在外,曹操的心头肉(可惜早死宛城)。弟弟曹冲,神童!七岁“曹冲称象”名震天下,待人接物那叫一个得体,曹操爱得不行(也早夭了)。还有个弟弟曹植,“才高八斗”,写《洛神赋》那种,文艺青年顶流。

曹丕有啥?文采不如曹植,聪明不如曹冲,勇猛不如“黄须儿”曹彰,连嫡长子的名分,也因为曹昂死得早变得有点微妙。咋办?一个字——装!

在老爹曹操面前,他装得比谁都孝顺恭顺,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在兄弟面前,他装得比谁都兄友弟恭,一副“你们都是我亲弟弟”的暖心大哥样。背地里?小本本记得可清楚了,谁挡他的路,心里门儿清。

二、 太子位争夺战:影帝的“关键战役”

曹操的继承人,一开始真轮不到曹丕。

首选是曹昂!正室刘夫人生的,由原配丁夫人亲手养大,根正苗红的嫡长子。曹操走哪带哪,重点栽培。可惜公元197年,征张绣玩脱了。曹操色迷心窍,强占了张绣的漂亮婶婶邹夫人。张绣觉得奇耻大辱,反手一个叛乱,差点把曹操一波带走。混乱中,曹昂为救老爹,战死了!丁夫人痛失爱子,跟曹操彻底翻脸,到死都没原谅他。

曹昂没了,曹操把希望全押在“神童”曹冲身上。曹冲也确实争气,聪明懂事,人见人爱。曹操看他的眼神,那叫一个慈父。然而天妒英才,公元208年,曹冲才13岁,突发急病,死了!曹操哭得撕心裂肺,对着其他儿子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

这话细思极恐!曹冲死得蹊跷,说是被毒老鼠咬死的,可据说伤口根本不像鼠咬,倒像是...蛇咬?有没有猫腻?曹操似乎察觉了什么,下令严禁议论,曹冲之死成了千古悬案。巧的是,那段时间曹丕也“恰好”生了一场大病,结果...他挺过来了。

曹冲一死,太子之争进入白热化。曹丕的头号对手,变成了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曹植的文采,那是真牛,《洛神赋》千古绝唱。但他有个致命弱点——酒蒙子!嗜酒如命,误事不是一回两回。

曹操让他带兵去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军情十万火急!结果这位爷,喝得烂醉如泥,叫都叫不醒!曹操气得差点心梗。这还不算完,更作死的是“司马门事件”。曹植喝高了,脑子一抽,居然乘坐只有皇帝才能用的专车(“驰道”),大摇大摆地从只有帝王能通行的司马门出去了!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僭越!曹操知道后,雷霆震怒,直接砍了守门官,曹植?彻底出局!

跟曹植的张扬任性一比,曹丕简直像个“三好学生”。低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处处表现得谦逊守礼。曹操看着,嗯,这小子稳重,靠谱!但如果你觉得曹丕上位全靠“装孙子”,那就太小看曹操,也太小看曹丕了。这家伙,该亮獠牙的时候,绝不手软!

一次终极测试:谁最像曹操?

曹操想看看儿子们谁最有决断。他派心腹守卫书房,下令:“谁也不准进!硬闯者,杀无赦!”然后让几个儿子去书房取件东西。

猛将弟弟曹彰去了,被守卫拦住,想起老爹的命令,没敢硬闯。才子弟弟曹植去了,也被拦住,同样怂了,乖乖退回来。

轮到一向“温和”的曹丕。他走到书房门口,守卫板着脸:“主公严令,任何人不得入内!”曹丕呢?话都懒得说一句,眼神一冷,“唰”地拔出佩刀,手起刀落!守卫当场毙命!他跨过尸体,进门拿了东西,面不改色地交给曹操。

曹操拿到东西,看着曹丕,非但没生气,眼神里反而掠过一丝...赞赏!为啥?因为曹丕这一刀,砍出了曹操最看重的特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辣决绝! 这才是乱世枭雄的本色!曹丕,完美复刻了老爹的“狼性”。

连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都早早把宝押在了曹丕身上。别人看好曹植或曹彰时,司马懿偏偏选曹丕。对外说辞很谦虚:“论文采,我不如陈琳他们能辅佐曹植;论武略,我不如别人能辅佐曹彰。我这点本事,也就勉强能教教世子(曹丕)。” 司马老贼这眼光,毒啊!

公元217年,曹丕终于熬出头,被正式立为魏王世子。隐忍快三十年,装孙子装了半辈子,终于等到这一天!

三、 老爹一死,秒变脸!原形毕露的魏文帝

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在洛阳病逝。压在他头上三十年的“大山”终于没了,曹丕压抑已久的本性,像火山一样喷发!

按规矩,老爹死了,儿子得守孝三年!穿素服,吃粗粮,不能娱乐,不能近女色,这是基本孝道吧?曹丕呢?孝服?脱了!粗茶淡饭?滚蛋!他带着人马跑回老家谯县,大摆宴席!美酒佳肴,歌舞升平,嗨得飞起!完全看不出半点丧父之痛。

老臣们看不下去,硬着头皮劝:“大王!先王新丧,如此欢宴,于礼不合啊!要守孝啊!”曹丕眼皮一翻,轻描淡写:“父亲已去,当务之急是稳固基业,这些虚礼就免了。”好一个“稳固基业”!真特么“务实”!

如果只是不守孝,顶多算他“不拘小节”。接下来这操作,才真是把“人伦”按在地上摩擦!

曹操临终前,也算有点人情味,不忍心自己那群年轻貌美的妃嫔守活寡,专门留下遗嘱:给足钱,让她们回娘家,改嫁去吧!

结果呢?曹丕转手就把老爹的遗嘱当废纸!一道命令,把曹操后宫里的那些绝色美人,全特么召进了自己的后宫!这些女人是谁?按辈分,那是他爹的小老婆,是他的庶母啊!在特别看重伦理纲常的古代,这跟乱伦有啥区别?简直震碎三观!

这才有了开头卞太后看到的那一幕。亲妈气得诅咒他死无葬身之地,从此对这个儿子彻底心寒。史书记载,曹丕死的时候,卞太后都没去参加葬礼!亲妈都不认他了,这人做得有多失败?

四、 狠!对自己兄弟下毒手的“好大哥”

对外人狠不算狠,对自己血脉相连的亲兄弟下手,那才叫真狠!曹丕完美诠释了这一点。首要目标,就是当年跟他争太子争得最凶的弟弟——曹植。

公元221年,曹丕把曹植叫来。大殿之上,刀斧手林立,杀气腾腾。曹丕阴恻恻地说:“子建(曹植字),都说你才思敏捷,七步成诗?今天哥考考你。限你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作出来,你走;作不出来...哼哼...” 杀机毕露!

曹植看着高高在上的亲哥哥,心如刀绞,悲愤交加。他迈开步子,一步,两步...悲怆的声音在大殿回荡: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烧豆秸煮豆子,豆子在锅里哭泣:咱俩本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你为啥要这么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字字泣血的《七步诗》,戳中了现场不少人,也暂时保住了曹植的命。曹丕脸上有点挂不住,饶了他。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曹植从此被一贬再贬,从王爵一路贬成侯爵(安乡侯),封地越换越差,还时刻被严密监视,活得那叫一个憋屈。

对另一个能征善战的弟弟曹彰(就是那个“黄须儿”,曾大破乌桓的猛将),曹丕的手段更直接、更毒辣!

公元223年,曹彰奉诏入朝。曹丕表现得那叫一个亲热:“子文(曹彰字)啊,咱哥俩好久没下棋了,来,陪哥杀一盘!” 曹彰也没多想,欣然应允。

棋盘摆开,兄弟对弈。侍从端上一盘鲜枣。曹丕热情招呼:“来,子文,尝尝这枣,新鲜着呢!” 他自己呢?只挑那些颜色浅、个头小的吃。把那些又大又红、看着就诱人的枣子,“贴心”地推到曹彰面前:“弟,你吃这些,甜!”

曹彰哪知道亲哥在枣里做了手脚?感动啊!哥对我真好!拿起枣子就吃。一盘棋还没下完,曹彰突然脸色大变,捂着肚子痛苦倒地,口鼻流血!没过多久,这位骁勇善战的猛将,就被亲哥哥用毒枣活活毒死!年仅35岁。

心眼比针尖还小!睚眦必报的曹老板

曹丕这人,不仅对兄弟狠,心眼还特别小!谁得罪过他,哪怕一丁点,他记你一辈子,逮着机会就往死里整。

比如他堂叔曹洪。这可是曹操的铁杆堂弟,两次在战场上救过曹操的命!有一次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手头紧巴巴,想跟这位有钱的堂叔“周转”一百匹绢。结果曹洪没给面子,没借!得,曹丕这小本本上,曹洪的名字就被记上了黑名单。

等曹丕当上皇帝,机会来了!他找了个借口(曹洪的门客犯法),直接把堂叔曹洪抓进大牢,判了死刑!要杀救命恩人兼亲叔叔!大臣们集体求情,没用!曹丕就是铁了心要弄死曹洪。最后还是卞太后(曹丕亲妈)出面,以死相逼:“你今天杀曹洪,我明天就废了你郭皇后!” 曹丕才勉强饶了曹洪一命,但还是削了他的官职爵位,抄了家产。

还有更冤的鲍勋。他是曹操恩人鲍信的儿子,为人刚正不阿。当年曹丕当太子时,他的小舅子犯了法,曹丕亲自跑去求情。结果鲍勋一点面子不给,依法办事,该咋判咋判。曹丕觉得脸被打了,恨得牙痒痒。等他当了皇帝,鲍勋倒霉了。曹丕鸡蛋里挑骨头,硬是找了个小过错,直接把鲍勋砍了!谁说情都不好使!

五、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公元226年,在位仅仅7年的魏文帝曹丕,病重去世,年仅40岁。咋死的?有人说他沉迷酒色,掏空了身子;有人说他坏事做绝,遭了报应。谁知道呢?

最讽刺的是他临死托孤的安排。他把儿子曹叡(魏明帝)叫到床前,指着床边的四个大臣说:“儿子,记住这四位: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有他们在,谁也动不了你的江山,你放一百个心!”

熟悉三国的人看到这名单,估计都笑出声了!司马懿?曹丕啊曹丕,你聪明一世,临了临了,亲手把曹家江山最大的掘墓人,安排成了你儿子的“守护神”?最后篡了曹魏江山的,可不就是你最信任的司马懿和他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吗?这报应,来得又快又准!

曹丕,装孙子装了三十年,好不容易熬死老爹登上大位,结果呢?在位仅仅七年,就匆匆走完了一生。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却也失去了太多——失去了母亲的关爱(卞太后至死不愿见他),亲手害死了血脉相连的兄弟,更在历史上留下了刻薄寡恩、荒淫乱伦的千古骂名。值吗?

回看三国,会“装”的岂止曹丕一个?

乱世求生,枭雄辈出,谁还没几副面具?

刘备装仁德,哭出个“刘皇叔”的名头,收买人心。

曹操装忠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当提线木偶。

司马懿更能装!装病、装怂、装孙子,硬是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最后反手掏了曹魏老巢。

曹操自己就是顶级“装”家,他对曹丕的影响太深了。他教儿子“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极端利己主义),可又希望儿子能“仁义布于四海”(理想化道德)。这种分裂的要求,硬生生把曹丕塑造成了一个矛盾体:在强势老爹面前,他怂得像鹌鹑;老爹一死,他立刻放飞自我,穷奢极欲。对老百姓,他搞点“九品中正制”收买士族,装装仁君;可对自家亲人,他比谁都狠毒无情!

为啥曹操被叫“奸雄”还有人佩服,曹丕却几乎没啥好名声?

根子上,曹丕只学会了曹操的权谋算计和心狠手辣,却丢掉了曹操最核心的东西——格局和容人之量!

曹操能驾驭郭嘉、荀彧这样的顶级谋士,能降服张辽、张郃这样的名将,甚至对关羽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也能以礼相待,放他走。他敢用能人,也容得下能人。曹丕呢?连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容不下!曹植文采再好,只要不威胁皇位,养着当个吉祥物不行吗?曹彰再能打,派去边疆为国效力不行吗?非得弄死?这种刻薄寡恩、心胸狭隘,是他最大的硬伤,也是后世对他评价不高的根本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曹操这种“人精中的人精”眼皮子底下装三十年而不露馅,最后成功上位。曹丕的“装功”,绝对是三国天花板级别!在权力游戏的修罗场里,往往就是这些最会隐藏、最会表演的人,才能笑到最后。但,这种靠“装”赢来的胜利,真的能长久吗?内心真的安宁吗?

想想我们身边:

办公室里,活儿干得最少,PPT做得最炫,领导面前最会“表现”的,升职加薪了。

项目出问题,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功劳抢得比谁都快的,成了“功臣”。

天天朋友圈晒加班,实际摸鱼到深夜的,成了“劳模”。

会“装”的人,无处不在。短期看,他们可能占尽便宜。但时间长了呢?

“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

装出来的本事,不是真本事。

装出来的关系,经不起风浪。

最可怕的是,装得太久,连自己都信了!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结果遇到真事儿,立马露馅,摔得更惨!

曹丕用他短暂而充满争议的一生告诉我们:靠伪装和算计得来的东西,终究是镜花水月。失了本心,丢了人伦,赢了天下又如何?

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午夜梦回,不知他是否后悔过?

#三国那些事儿 #历史启示录 #人性的弱点

以上内容由AI搜集并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