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来往 “郴”心意

发布时间:2025-09-17 19:52  浏览量:1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白木

北宋才子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打开地图,郴江一路向北,流入耒水,最终奔赴湘江。

长沙与郴州,一个山水洲城,一个林中之邑,我住湘之北,君住湘之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本周,“湘超”联赛进入常规赛第二轮,9月20日,长沙队将做客郴州,切磋球技,一解相思之苦。

球场上的输赢固然要争,但更重要的是,共同踢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一起烧好“三把火”——

点燃比赛激情,以绿茵为桥连民心。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能打破地域隔阂,让情感在呐喊中共鸣。试想,长沙队球员带着“山水洲城”的灵动驰骋赛场,郴州队的健儿携着“林中之城”的坚韧奋力拼搏,场边的球迷早已不分你我,为精彩的射门欢呼,为顽强的防守喝彩,为每一次默契的配合鼓掌。这激情不仅是球员对胜利的执着,更是两地群众对“兄弟情”的热忱。一碗郴州栖凤渡鱼粉暖胃,一份长沙糖油粑粑甜心,赛场内外的“双向奔赴”,让相思之苦化作相见甚欢的甜蜜,让双城情谊在汗水与欢笑中越发浓厚。

点燃赛事经济,以融合为钥拓新局。一场球赛,从来不只是90来分钟的竞技。长沙球迷循着赛事而来,在为球队加油之余,既能品尝临武鸭之鲜美,又可饱览雾漫小东江之绝美;郴州球迷也可借赛事契机,走进岳麓书院感受千年文脉,逛太平街体验长沙“夜经济”的火爆。“湘超”赛事成为串联两地特色资源的纽带,让长沙的“网红基因”与郴州的“生态禀赋”相互赋能。当球迷的脚步变成消费的动能,赛场的热度转化为市场的活力,双城经济便在这场“体育盛宴”中,走出了“1+1>2”的发展之路。

点燃区域合作,以互补为翼向未来。长沙与郴州,一个是省会城市,一个是湖南“南大门”,双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沙手握科创、金融、文化等核心资源,是辐射全省的“动力源”;郴州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对接大湾区市场的“桥头堡”。借“湘超”搭建合作平台,两市更应乘势而上:在产业上,长沙定位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共同打造“研发、制造”的双城产业格局;在开放上,以郴州为支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以长沙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平台链接全球市场,让“内联外引”的通道越走越宽;在人文上,除了赛事交流,更可推动岳麓书院与苏仙岭文化IP联动、长沙花鼓戏与郴州湘昆互演,让双城文化在交融中焕发新彩。共谋产业合作,共建开放平台,共促人文交流,让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在双城并进中加速展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湘超”的哨声不仅吹响了竞技的激情,更吹响了双城协同发展的号角。愿我们“长”来往、“郴”心意,携手并肩,在新时代浪潮中驶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