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失意,风流才子备受打击

发布时间:2025-07-07 01:55  浏览量:1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是北宋文人秦观的作品,寄调“踏莎行”,名为《郴州旅舍》。说起秦观,他有两个标签,苏门学士、风流才子。先说第一个标签,他和苏轼有师生之谊,苏轼很认可他的才华,说他是北宋的宋玉。宋玉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文人,会写诗懂音律。再说第二个标签,民间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其中的男主角就是秦观。当然了,这个故事属于虚构,但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他的印象。

这首词没有体现秦观的风流本性,而是描写他有多么痛苦悲观。到底遭遇了什么呢?这就要说到王安石变法了,变法引发党争,党争害了一批人其中就包括秦观。秦观少年时生活优渥,没受过什么打击。进入官场后,一系列的事件让他有点儿怀疑人生了。词中提到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就是用委婉的口气,讲述内心的迷茫。

据考证这首词创作于北宋绍圣四年,绍圣是宋哲宗的年号。宋哲宗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孩子,权力都在太后手中。太后排斥变法,启用旧党官员。后来宋哲宗亲政,改年号为绍圣,启用新党官员,继续想要变法。就这样,朝中臣子折腾来折腾去,不断经历宦海沉浮。秦观被贬出京,开始了四处漂泊的日子。他先到了杭州,又去了处州,再后来就到了郴州。短短三四年里,一直走在贬官的路上。

传说中的桃花源就在距离郴州不远的武陵。秦观此行,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的世外桃源。他不想继续漂泊了。他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整理一下心情。遗憾的是,桃花源的位置扑朔迷离,他只能栖身在郴州的旅舍中。

听到杜鹃悲啼,唤起了他的思乡之情。秦观出生在九江,他的祖籍是高邮。你细品,“可堪孤馆闭春寒”。如果说,他吟诵这句词的时候,有了轻生的打算都有人相信。心情跌入谷底,就是这种感觉吧。

接下来秦观连续用了两个典故,说明还是有人关心他的。家人朋友知道了他的遭遇,用亲情、友情帮助他度过人生至暗时刻。但是这些关心,成了秦观的负累,增加了他的痛苦。他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又不能明说。忽然笔锋一转,写到眼前景色。郴江原本应该绕着郴山流淌,为什么要无情流入潇湘呢?

一事无成,深陷党争,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呢?江水流淌偏离了正常渠道,秦观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坎坷。眼前景,心中情,交织在一起,诉说心中的恨意。估计很多人会关心秦观之后的遭遇。不出所料,他又继续被贬,还要启程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