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书斋联,为我们展现了一种远离浮躁、回归内心的生活态度

发布时间:2025-09-17 04:34  浏览量:10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明·徐渭/联豆万龙/书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这副书斋联:“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意境清逸、炼字精妙。以“雨”“蕉”“风”“藕”等寻常景物为引,将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凝于十四字间,如一幅淡墨浅彩的文人画,情景交融、意韵悠长。

上联“雨醒诗梦来蕉叶”,以“雨”为核心动态意象,开篇便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醒”(古为平声)字堪称上联的“诗眼”,其妙处在于将无形的“雨”与抽象的“诗梦”赋予了人的情态,雨本是自然现象,却被赋予“唤醒”的主动行为;诗梦原是文人心中的虚境,却能被雨“唤醒”,仿佛这“诗梦”本就藏于蕉叶之间,只待一场细雨的触动便悄然浮现。芭蕉历来是古典诗词中承载文人意趣的意象,雨打芭蕉的声音,或被解读为“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乡愁,或被视作“芭蕉叶上三更雨,人生只合随他去”的旷达,而此联中的“蕉叶”,则成为“诗梦”的载体与触发点,雨落蕉叶的细微声响,不仅没有带来愁绪,反而唤醒了文人潜藏的诗意,将自然之景与文人之情巧妙勾连,使“静”的蕉叶因雨而有了生机,“虚”的诗梦因雨而有了质感。

下联“风载书声出藕花”,与上联形成完美的意境呼应,同时在动态与意象上又有所拓展。如果说上联的“雨”是细微的、垂直的动态,那么下联的“风”便是舒缓的、水平的动态;上联的“蕉叶”是近在窗前的草木,下联的“藕花”则是远在池中的花卉,一近一远,一纵一横,构成了空间上的层次感。“载”字与上联的“醒”字异曲同工,同为全联的“眼目”,风本无形,却能“载”起有形的“书声”,将抽象的声音转化为可被“承载”的实体,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让书声仿佛有了重量与形态,随着清风的流动,从藕花深处缓缓传出。藕花即荷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书声从藕花中传出,既暗示了文人读书之处紧邻荷塘,环境清幽,也以藕花的高洁衬托出书声背后文人的清雅风骨,使“书声”不仅是一种听觉意象,更成为文人精神境界的外在体现。上下联连读,细雨敲蕉唤醒诗梦,清风拂荷送出书声,两种动态相互映衬,两种意象彼此呼应,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虚有实的文人生活图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雅致。

对仗方面,上下联词性相对极为精准:“雨”与“风”皆为自然现象名词,同属天文类意象,构成工对;“醒”与“载”一为表感官觉醒的动词,一为表物体承载的动词,前者以主动态写雨对诗梦的触动,后者以拟动态写风对书声的传递,动作指向虽异,词性对应却严丝合缝;“诗梦”与“书声”均为偏正结构名词短语,“诗”“书”同属文人精神生活范畴,“梦”“声”一为虚境、一为实感,虚实相映间更见对仗之巧;“来”与“出”皆为趋向动词,精准勾勒出“诗梦”随雨而至、“书声”伴风而出的动态轨迹;“蕉叶”与“藕花”则同属植物类名词,前者为芭蕉之叶,后者为荷花之实,一写草木之姿,一绘花卉之态,意象类别统一,构成典型的工对。

此联最动人之处,在于其以“动”写“静”、以“景”衬“情”的艺术手法,将文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此外,此联在虚实结合的处理上也堪称精妙,将文人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上联中的“雨”“蕉叶”是实景,“诗梦”是虚境;下联中的“风”“藕花”是实景,“书声”是实景,但“书声”随风吹出,又带有了飘忽不定的虚灵之感。实景是虚境的依托,虚境是实景的升华——没有雨打蕉叶的实感,便没有诗梦被唤醒的虚境;没有风拂藕花的实景,便没有书声传出的灵动。这种虚实的交织,不仅让联语的意境更加丰富,也让文人的情感有了寄托。在这联中,文人不再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观察者,而是与“雨”“风”“蕉叶”“藕花”融为一体的参与者:他的诗梦源于蕉叶上的雨声,他的书声融入藕花旁的风里,自然景物因文人的情感而有了灵性,文人的情感因自然景物而有了依托,达到了“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至高境界。

这副书斋联,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典故,却以其严谨的格律、精妙的炼字、清幽的意境,将文人的诗意与自然的生机完美结合,如一杯清茗,初品淡雅,细品则余味悠长。此联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楹联作品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它为我们展现了一种远离浮躁、回归内心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欣赏此联,仿佛仍能听到那雨打蕉叶的清脆,闻到那藕花深处的书香,让疲惫的心灵在这份清逸的意境中得到片刻的安宁与滋养。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自称“南腔北调人”,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豆万龙:陕西彬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书法家。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首届顾问权希军先生入室弟子。现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楹联学会秘书长、《华夏诗联书画》副总编、《北京楹联》副主编。著有《豆万龙楹联书法选集》、主编“经典古碑名帖集字原创书斋雅联100副”系列字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