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批退休老干部选择“出国养老”,为了什么?他们的钱咋出去的
发布时间:2025-09-16 21:52 浏览量:2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我国有大批退休老干部选择“出国养老”。
他们或远赴欧美,或定居澳洲、加拿大,也有人选择日本、泰国等地。
随着这一趋势的蔓延,很快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那些曾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老干部,为何在退休后要选择离开故土?这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
其实,宏观来说,退休老干部选择“出国养老”并非偶然,而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追求优质医疗资源
数据显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普遍在70%-90%,部分高级别干部月养老金可达1万至2万元。
此外,房改房政策带来的房产增值、以及很多年来的个人积蓄,都足够具备了“跨国养老”的经济实力。
归根结底,那些退休的老干部还是有钱,有钱后自然就要选择更好的养老环境和设施了。
尤其是医疗资源,是他们看重和关切的第一要素。
尽管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优质医疗资源仍相对集中在大城市,且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医疗体系更为完善,服务更加人性化,医保覆盖范围广,老年人看病更方便、更安心。
即便很多发达国家的医疗资源比较贵,甚至专门对华人比较贵,但对于经济基础扎实的退休干部来说,那些都不是问题。
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肯定是能选好的肯定选好的。
2、家庭团聚的情感需求
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多老干部的子女年轻时很多都选择了海外留学,毕业后直接在国外工作定居了。
数据显示,我国高层次人才子女出国留学比例达45%,其中相当一部分选择留在海外。
正因如此,老干部退休后,为了照顾孙辈、享受天伦之乐,往往会选择“随子女迁徙”。
一位在多伦多养老的老夫妻表示:“女儿在这里工作,我们过来既能帮她带孩子,也能让她安心。”
3、追求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与我国相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生活环境、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相对成熟。
尽管我国养老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不少短板。
如,部分养老院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对老年人关爱氛围不足等。
与我国相比,很多发达国家因为养老体系启动的早,在这方面做得比我国更加完善,自然吸引了不少老干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养老床位覆盖率不足5%,农村地区缺口更大。
相比之下,日本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9张,德国达83张。
同时,医疗资源相比也显得匮乏和紧张,北京三甲医院平均候诊时间超过3小时,而美国CCRC社区配备24小时医疗团队。
这样一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心里难免有些酸楚。
于是,就有人提出,那些堂而皇之去国外养老的老干部们,他们到哪那么多钱,那些钱来的都干净吗?
对此,以文史君之见,那些出国养老的老干部们的资金,大致有两方面的来源:
其一,稳定的退休金
对于位置较高的老干部来说,每月退休金就能拿1万到2万,并且月月都有,都能领导,这一下子解决了后顾之忧。
加之其年轻时候,在其位的各种收入,肯定也不菲,还有很多人甚至进行了投资,肯定也有不少资金来源渠道。
其二,子女的反哺
老干部的子女们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肯定都是最成功的。
在其家庭背景的加持下,无论是学习、创业还是业务洽谈,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很多老干部子女在家庭光环下,很多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那样的话就会反哺给父母,使得老干部能够安享晚年。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去国外养老的老干部将国内的资金输出到了国外?
表面看是这样的,但实际情况未必。
先说这钱是怎么出去的。当前我国对外汇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每个人一年最多只能换5万美元的外汇。
要是想转更多钱出去,必须提供合法来源证明。这几年监管部门对那些“蚂蚁搬家”式的小额多次转账查得特别严,所以转出去的钱并不多。
接着,再看看那些老人在国外的花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他们在海外花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最后还是流回了国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些老人家在国外生活,还是习惯用中国货。从老干妈到电饭煲,从茶叶到中药,他们都爱买国产的。
这不就等于帮咱们的产品打开了海外市场吗?
最后,面对“出国养老”现象,其实我们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盲目推崇。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出国养老已经成为全球互通的一个现象,要是我们制止了,会引发国际的舆论。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所言:“养老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答案不在国外,而在我们如何把本土试卷做得更好。”
当国内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或许未来会有更多老干部选择“叶落归根”,在故土安享幸福晚年。
读者们,关于“很多老干部去国外养老”,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