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杨少华临终仍被迫营业,才理解丁克、酒店养老的蔡澜有多明智
发布时间:2025-07-12 05:38 浏览量:1
文丨人参
杨少华都老成那样了,还被架着去剪彩、拍视频,听说去世前一天,他坐着轮椅,喘着气还得对着镜头笑。
再看蔡澜,七十多了天天吃吃喝喝,说自己早把钱散光,没孩子也没牵挂,就等着“快乐等死”。
都是到了终点站的人,一个被榨干最后点力气,一个活得比小伙子还自在。
这差距,让人越想越疑惑,人活到最后,到底该图什么?
杨少华走了,可他离世前的公开画面像一根刺扎在大家心里。
7月9日上午,天津的天热得像个大蒸笼,气温直逼35度,杨少华就在这样的天气里被推着轮椅去参加一家店的开业剪彩。
轮椅上坐着的他整个人瘦得皮包骨,面色灰白,眼神呆滞,面部肌肉也不受控制。
不少网友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还不在家里好好休息,而是要被推出来“消费”?
那时候谁都想不到,几个小时之后杨少华老师就永远的离开了。
而且最让人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的事,当天中午他儿子运营的“杨爷爷的快乐生活”账号还更新了一条杨少华吃淀粉肠的视频。
这个账号粉丝超过72万,简介里写着直播带货相关内容,一大把年纪肠胃本就脆弱的杨少华频繁出镜,配合着试吃各种东西,被拍成小视频。
而且2023年,杨少华还因为高血压住院治疗过,从那之后的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商业活动和带货视频的工作却没停过。
不少网友顺着这条账号之前的消息去看,发现杨少华这几年似乎一直在“配合直播”,从淀粉肠到水果玉米,再到酸梅汤、江米条,几乎所有的零食都要尝。
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不由得去想杨少华真的有好好的在养老么?
虽然在杨少华的葬礼上,小儿子杨议哭到几乎晕厥,可看到这一幕,再让人联想到杨少华生前被过度消费的状态,不由让人五味杂陈。
杨议之前也一直和他父亲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说明他也开发过父亲的商业价值,如今他哭得悲痛欲绝,这其中是单纯的丧父之痛,还是也夹杂着对过去种种行为的愧疚与反思呢?
杨少华辛苦一辈子,给观众带来无数欢笑,晚年却被过度曝光在商业活动中,子女们到底是在尽孝,还是在利用父亲的名气赚钱?
杨少华老爷子离世之后,让不少人想起了前段时间也离开我们的蔡澜。
他的晚年和杨少华形成了鲜明对比,蔡澜没有子孙绕膝的热闹,却活得无比自在。
蔡澜一辈子没结婚生子,但是身边有妻子,有朋友,还有自己热爱的所有事业。
他年轻的时候做过电影监制和剩下的“三大才子”肆意生活,硬生生的把生活过成了一场刺激又美好的大冒险。
他会和不同的人聊天,会去尝各地的美食,还会把这些经历写成书,拍成节目,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观点。
晚年老婆摔倒去世之后,蔡澜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卖掉了自己名下所有的房产,把收集到的那些古董字画通通送人,直接搬到了香港维港旁的大酒店里,直接开始了“酒店养老”。
蔡澜觉得自己每天能够看着美丽的海景、被专人照顾才不算辜负生活。
哪怕他后来行动不便,需要每天坐着轮椅,也没放弃对美食的热爱,还让助理推着去探店,说“大吃大喝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
和杨少华比起来,蔡澜没被家庭琐事绊住,不用为子女的生活操心,也不用为了儿孙的事业勉强自己。
他手里有足够的财富支撑,没有任何牵绊,更重要的是,他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
蔡澜不觉得结婚生子是人生必选项,也不把养儿防老当成晚年依靠,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尽情享受生活。
当然,蔡澜的生活普通人很难复制,他的财富和阅历是支撑他晚年潇洒的基础,但他的选择,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人生的幸福不只有一种定义,晚年的安稳也不一定要靠子女。
当我们在为子女辛苦付出时,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尤其是在规划晚年生活时,除了养儿防老,或许还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活法。
其实杨少华和蔡澜的晚年, 就像很多人关于结婚养老要走的两条路。
不少人都说杨少华的“被迫营业”,藏着传统家庭里的无奈,他一辈子活在“大家长”的角色里,习惯了为子女付出,即便老到动不了,也可能被“子女需要”的观念推着往前走。
他的子女或许并非刻意压榨,只是在传统“养儿防老”与现代商业利益的拉扯中,没把握好分寸。
他们既想借父亲的名气维持家庭事业,又没能真正替老人的身体着想。
这种困境在普通家庭里也常见:老人被“亲情绑架”,子女在“尽孝”与“现实压力”间摇摆,最后把老人的晚年变成了家庭责任的延续。
但也有不少网友觉得杨少华这一生过的非常值,他年少的时候过得很贫苦,13岁的时候就进鞋厂打工,后来虽然拜入郭荣启门下学相声,但也吃了不少苦。
他早年给马三立、马季、侯耀文等名家捧哏,一点点的去磨水平、磨知名度,哪怕后来被送去工厂劳动时,他也没放弃相声。
那段时间的杨少华几乎只要一有时间就去剧场、车站、码头四处表演。
杨少华为了养活5个儿子,真的是豁出了一切,哪怕被好多人调侃是“平地扣饼”的典范也甘之如饴。
他60岁退休时,家庭经济状况依旧不好,为了补贴家用,他又去投奔侯宝林,一大把年纪还跟着走穴赚钱。
但也正因他这份为家庭付出一切的坚持,杨少华才给儿子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杨少华一辈子为了家庭放下脸面,努力打拼,几乎没休息过一刻。
或许在他心里,看到儿孙生活安稳才高兴,所以即便晚年忙碌,想来他也甘之如饴。
至于蔡澜的“潇洒”则是走了另一条路,他没有像很多普通人那样去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也没有把自己养老都托付在儿孙身上,而是用财富和独立来给自己的晚年铺路。
一个选择了被需要,一个选择了自己舒服,但没人能说哪条路是对的,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次,自己高兴就好。
- 上一篇:11.8万内地中产娃,挤爆香港中小学!
- 下一篇:回忆我的父亲杨度1:受教于王闿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