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个民族的从来不是刀枪剑戟,清朝的败亡从立国就埋下伏笔

发布时间:2025-09-15 20:56  浏览量:11

更多分享在后面,谢谢大家转发+点赞

世界历史就是部战争史,中国的也一样。从有史料记载以来,只有800年无战争描述,除新中国外,连续没有战争的最长纪录也仅仅是26年。

一个个朝代更迭,一股股势力兴衰,多少风流人物在风吹雨打中消散,有称为至暗时刻的两晋南北朝,有在蒙古铁骑下不瑟瑟发抖的一百年,但都比不过满洲人统治带来的危害大。

刀枪剑戟可以杀人,可以完成朝代更迭,但无法消灭一个民族、一段文明,但思想可以。

网上图片

多尔衮入关的时候做梦都没想过能够超越女真族的英雄完颜阿骨打,以满清区区十几万部队占领整个中国,毕竟没有范文程和洪承畴的进言,他连入关都没太想过。

也是历史走到了这个节点,崇祯皇帝在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自缢,李自成居然先一步将大明朝灭了,关键是吴三桂还主动迎清兵入关,满洲人感觉送进嘴里的肉,不吃都不好意思。

清朝打着为明朝报仇的旗帜,全国范围内清除农民起义残余力量,然后是南明势力,再到吴三桂这些汉人藩王,直到康熙二十年才算是清除来自于汉人的威胁。

依靠汉人,利用汉人,征服汉人,满清从来没想过成为汉人,所以清朝的皇帝们都有深深的危机感,他们从长白山苦寒之地走出来,就再也不想回去,提防汉人成为毕生课题。

当清军在中原肆虐时,汉人知识分子们出发“乾坤反覆,中原陆沉”、“昏天黑地,日月无光”的感叹,他们怀着剧烈的民族敌忾情绪,进行着自杀式的抵抗。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每一座城池都散发着汉民族的风骨,也让满人知道,汉人是杀不完的。

当然,随着他们对汉文化的学习理解,一种比提防更有效的方法被发现和运用,那就是“教化”,从思想上杀死汉人。

从顺治皇帝开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长达150年的时间里,清朝的统治者以“文字狱”为手段,开始了长期的针对汉人的思想屠杀。

《清朝文字狱》列举的文字狱,在顺治朝为6起,康熙朝13起,雍正朝20起,嘉庆朝1起,光绪朝1起,而乾隆朝有140起。

浙江南浔有个汉人富豪庄廷鑨,因为眼睛看不见了,就想学历史上同为盲人的丘明,写一部史书。他购买了明朝天启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请了吴炎等一批才子修成《明史辑略》。

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庄廷鑨和他父亲庄允诚被掘墓刨棺,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示众三个月,庄廷鑨的弟弟庄廷钺被杀,其他受牵连的光凌迟就18人。

清代翰林官徐骏,江苏昆山人,顾炎武的外甥,他写下那首《清风涛》:“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为此洋洋得意很久,结果却被雍正杀了。

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强化自身的统治,也难怪写下“万马齐喑究可哀”的龚自珍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感叹。

汉人士大夫们,要么把骨头打破,向满人下跪,甚至成为旗人包衣或者汉八旗。要么就自绝功夫,从此闭口不谈时事,将自己屏蔽于政治之外,当起了空气人。

也正因为这个,清朝也成了历代修史最少的朝代,他不让修《明史》,结果也遭到了报应,现在也没人给他修《清史》。

除了文字狱,清朝还在愚民上下足功夫,包括将儒学圈定在程、朱理学,对于学陆、王心学的都加以排斥,为了就是将人关进思想笼子里。

对汉人的“教化”一直到道光年间才有所减轻,为什么?因为八旗兵打不了胜仗,因为他们不得不靠汉人。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几艘铁甲船就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北京,那么多人麻木的看着甚至充当向导?为什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就没了?

答案都在清朝统治者的“教化”之中。中国的人民,大部分汉人被他们教化的麻木、没有思想,满人也变成社会的寄生虫,除了会吸食百姓的血肉,一无是处。

人都有习惯,思想也有,奴性也是。清朝打断了绝大部分汉人的脊梁,如果不是东方出现轮红太阳,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那么这个民族就真亡了。

教员对中国人最大的恩德,是教我们学会挺起脊梁,让我们的骨头硬邦邦。一个经历过浴火重生的民族,必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任日晒雨打风吹去。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