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词奠定了一个民族的爱情表达方式——说秦观《鹊桥仙》
发布时间:2025-08-30 10:30 浏览量:1
作者丨史双元
秦观词《鹊桥仙•纤云弄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有很高的古典人格选样价值。这首词颂扬的是“纯情”,这种“纯情”曾经对稳定中国家庭结构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建设、情感养育作用。
在“苏门四学士”里面,秦观属于东坡重点培养对象,而且“对标”的就是“高邮走出来的玉童文青”,这可以从苏东坡对秦观的生活指引看出来。
秦观也算个时尚男,受宋代网络流量巨星柳永的影响(虽然,柳永逝世的时候,秦观才四岁),在《满庭芳·山抹微云》这首词中写下了“销魂当此际”这种从前中学生课桌体“情色”词句,苏东坡很不满意,在秦观入都“拜师”时当面讽刺了他一顿,直接指出,他这是在学习三俗词人柳永的词风。(见《历代诗话》卷五引《高斋词话》)
关于“销魂”二字引起东坡冷眼怒目的原因,必须回到词语现场,虽然,“销魂”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意,但只要进入当年汴京城里的勾栏瓦舍,听一听当年飘荡着脂粉味的blue joke(黄色笑话)就知道苏东坡为啥生气了。因为“销魂”二字在某些语境中实在是很不正经的“损色”词了。
苏轼曾赞秦观“有屈宋之才”,还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称秦观诗文“有鲍、谢清新之致”。苏东坡认为,作为一个玉童,一个纯公子,秦观不应该有“销魂”这样的词语出现在作品中,那是要破相的,是会人设崩塌、流量骤减的。
我想,这次严肃认真的批评让秦观的“三观”有了很大震撼,秦观决心防微杜渐,闭关修炼,一段时间后,他就写下了《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远离“销魂”,远离烟火,直接成为“太虚”小师。
秦观这首词一经发表便感动了无数有情人,奠定了古典文人和正派市民的爱情表达模式,并影响了千千万万的普通男女的抒情方式,具有民族人格选样价值。
现在,我们看存粹的文本: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不知道还有哪首词,或哪一篇文字,曾经在艰难等待的日子里给相思男女那么大的感情支持,滋养了人们守望中的自我崇高感,鼓励男女相望相守,相濡以沫。
我们的历史留下那么多男女等候的爱情故事,从闯关东到走西口,从军人北伐到干部南下,还有书生赶考、浮梁买茶,多少次出发,多少次招手,在深圳打工的建国给留在山洼里的小芳写信,留在大上海的“囡囡”给下放在安徽凤阳的知青许诺:你再等一等,我们会到一起的。大凡读过《唐宋词选注》的文青,遇到需要说“请坚守,我会等待”的时候,引用最多的就是这两句:
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让我们相信崇高,让我们相信精神的力量,让我们相信爱情的本质就是等待和坚守,只要你你等得起,终有男女合、生万物的那一天
有这首词垫底,加上无数次的阅读与默诵,我们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这种模式,从此,在注目父亲母亲黑白结婚照时,默诵这首词,恍惚间,“我就成了你”,精神就这么很自然地继承下来了。我们理解的爱情就是,一个晚上的聚会,无数个夜晚的等待,和等待中“无尽藏”的感动。
这首词作有太多的赏析文章,今天,我换一个模式,且以“摆龙门阵”的方式来分析这首词的叙事:
如果把这首词当作一篇微型小说来看,它写的就是一场古代异地恋打工者的约会,从男女期待、打“牛的”赶路、千万里寻找,见面就“好”上,事后稍许缱卷,又要分手,匆匆赶来,匆匆离去,在鹊桥即将崩塌的前一刻,再次给对方加油,相约等待下一次美好时刻的来临,并甩出打工人的骄傲:有钱人家夫妻天天在一起又能怎么样,他们巨有钱,做老板,住华居,开豪车,但他们没感情啊,夫妻还要互相提防着;我们一年只能见一次,我们有相思和坚守,抵得过他们朝朝暮暮的厮守!确实,我们草根阶层,除了精神胜利、五讲四美,还能讲什么呢?这首词就是为古代农民工写的啊,具体来说,这首词就是宋代高邮才子秦观为在上海“下只角”租房的打工者写的啊!
摘自史双元《诗写万灵·寻找天马的千年历程》(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