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笔下的慈仁寺竹院,一诗藏尽千年禅意与清幽

发布时间:2025-09-15 21:14  浏览量:3

【题慈仁寺竹院】韩翃

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

幽磬蝉声下,闲窗竹翠阴。

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

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

韩翃笔下的慈仁寺竹院:一诗藏尽千年禅意与清幽​。在唐代,韩翃的诗作以轻巧别致、意境清幽著称。他笔下的《题慈仁寺竹院》,虽仅短短四十个字,却如一幅细腻的水墨画卷,将古寺的禅意、竹院的清幽与诗人的心境完美融合,历经千年岁月,依旧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寻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诗的开篇,韩翃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阔又静谧的画面。连绵起伏的千座山峰,静静环绕着这座古老的慈仁寺,山与寺相映成趣,仿佛天地间的灵气都汇聚于此。“西林” 二字,让人不禁联想到东晋慧远大师所在的庐山西林寺,那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是无数人心中追寻的清幽净土。韩翃以 “何异到西林” 作比,既点明了慈仁寺与西林寺同样有着超脱尘世的氛围,也暗示了这座古寺在他心中的分量 —— 踏入这里,便如同置身净土,世间的喧嚣与烦恼都被隔绝在外。​

“幽磬蝉声下,闲窗竹翠阴” 更是将这份清幽推向了极致。清幽的磬声从寺庙深处传来,伴随着夏日的蝉鸣,一静一动间,勾勒出禅寺特有的韵律;闲静的窗棂旁,翠竹茂盛生长,浓密的绿荫洒落在窗前,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两句诗,既有听觉的享受,又有视觉的盛宴,韩翃用简洁的笔触,将竹院的景致描绘得生动鲜活,仿佛我们此刻就站在慈仁寺的竹院之中,能听见磬声蝉鸣,能看见竹翠荫浓。​

“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这两句诗是韩翃心境的写照,也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谢客” 即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一生热爱自然,寄情山水,写下了无数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韩翃以谢灵运自比,既是表达自己对眼前这竹院美景的喜爱,也展现了自己如谢灵运般对自然、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这古寺竹院之中,他暂时放下了尘世的纷扰,只愿沉醉在这山水禅意里,享受片刻的安宁。​

而 “法侣远公心” 中的 “远公”,便是前文提到的庐山西林寺高僧慧远大师。慧远大师一生潜心修行,倡导 “净土宗”,以超脱尘世的心境感染着身边的人。韩翃在这里称赞寺中的僧侣们有着如慧远大师般纯粹的初心,他们在古寺中坚守信仰,在禅意中寻求心灵的归宿。这两句诗,一边是诗人的雅兴,一边是禅者的初心,二者相互映衬,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诗的结尾,韩翃将镜头定格在古寺的黄昏。寂静的寺庙中,香炉里的烟雾缓缓升腾,在空中弥漫开来;寺中的香花在暮色的笼罩下,显得愈发幽深。这是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诗意的画面,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岁月静好的模样。​

如今,千年已过,慈仁寺或许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韩翃笔下的那份清幽与禅意,却依旧能治愈我们疲惫的心灵

《题慈仁寺竹院》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四。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任淄青节度使幕府从事,后官至中书舍人。该诗以慈仁寺竹院为背景,首联「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点明寺院地理环境,颔联「幽磬蝉声下,闲窗竹翠阴」勾勒竹院蝉鸣磬响的清幽景致。后四句通过「炉烟」「香花」等意象延续空寂氛围,全诗融合自然景物与禅寺景观,体现隐逸意境,笔法轻巧且写景别致,在唐代传诵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