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白蕉书法高清作品小合集
发布时间:2025-09-15 15:46 浏览量:2
文◎赵磊
白蕉,本姓何,名法治,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他是上海金山区张堰镇人,现代杰出书画家,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
在碑学盛行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白蕉独尊二王,主张回归帖学传统并付诸实践。他与沈尹默、潘伯鹰并列为“书坛三杰”,又与黄宾虹、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
白蕉早年对唐楷用功极深,尤其在欧阳询、虞世南书体上着力最多。据传其少时临写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本和宋代原拓对着光线比照,竟能重合不走样。
这种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为其后来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蕉学书强调“始欲像而终欲不像,始无我而终欲有我”。他认为学习初期应追求形似,力求精准,后期则应追求神似,融入个人风格。
他指出:“学一家一帖,规矩方圆,开始亦步亦趋,要求惟妙惟肖,求合求同,不宜有一点自己的主张。”
在笔法上,白蕉追求晋人法度,强调使转的变化。通过中锋运笔的提按变化,使笔画衔接处呈现自然弧线,保留了魏晋书法的圆润流畅。
他的行草笔势洒脱,小楷特能,多参钟繇法,大字俊逸伟岸,亦具风致。
结体方面,白蕉主张“因势赋形”,打破楷书方正框架。其信札字形多取纵势,通过单字内部的疏密对比与行间的错落穿插,形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空间效果。同时,他也注重“润枯相生”的层次感。
白蕉的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书法十讲》等著述中。他对碑帖关系持辩证态度,认为在碑和帖之间的争论毫无意义,二者皆有优点,学之不当亦皆可能产生弊病,贯通起来学习便可相互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