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缄默处 风骨照山河 —— 从三贤 “光而不耀” 看千古真境
发布时间:2025-09-14 19:11 浏览量:2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有大德而不彰。日月经天,虽照四方而不炫其芒;江河行地,虽润万物而不夸其势。此 “光而不耀” 之境,恰是古之贤者立身行事的圭臬。观史册所载,凡卓然立世者,多敛锋芒、藏光华,以低调为舟,渡人生之河,终成不朽之名。今撷三贤之事,探其低调之理。
一、武侯:茅庐藏智,鞠躬忘名
诸葛孔明卧龙岗中,抱膝长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非无经天纬地之才,实乃藏器待时之智。及出辅玄德,定三分、安蜀境,权倾朝野而不专,功盖当世而不骄。居成都时,宅舍仅足容身,家无余财;临终遗表,言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其智如北辰光耀,其行却若晨星敛芒,故蜀人怀之千载,武侯祠香火至今不绝。
二、文正:功高持谦,素心自守
曾文正公国藩,以一书生起乡勇,平洪杨之乱,挽清廷于将倾。功高震主之际,却谨守 “花未全开月未圆” 之训 —— 平定金陵后即奏请裁军,归权于朝;家书千言,多诫子弟 “戒傲戒惰”“凡成大事者,必以谦谨为本”。他如日中天时,仍着布袍、食粗饭,见客必降阶相迎。其功业耀如烈日,其心境却淡若清风,终能善始善终,成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之誉。
三、弘一:繁华落尽,光华内蕴
李叔同早岁为才子,诗词书画音律无一不精,出入名流,风华绝代。然一朝勘破红尘,剃度为弘一法师,抛却锦衣玉食,只着衲衣、日食一餐。有人见其西湖边扫地,僧鞋破洞、尘满面而色不改;问其弃繁华之故,答曰 “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他曾光耀文坛艺苑,出家后却敛尽锋芒,以淡泊修持照彻内心,临终遗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终成近代佛门泰斗。
武侯藏智、文正持谦、弘一归真,皆 “光而不耀” 之证也。耀者若烛火,明一时而易灭;光而不耀者若星辰,不刺眼却照万古。做人当有才而不恃才,有功而不居功,于喧嚣中守本心,于荣耀中藏低调 —— 此非怯懦,乃大智慧;非消极,乃真境界。史册昭昭,其理不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