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乔冠华酒后对李克农不敬,周总理下令:把乔冠华给我叫过来

发布时间:2025-09-12 20:57  浏览量:4

1953年的一天,乔冠华突然接到电话,周总理要见他。见总理有命令,他立即来到了总理办公室,刚一进来,周总理就严厉批评了他。

原来,不久前乔冠华喝多了,结果当众摔了杯子,对别人诉苦说自己在外交部辛苦写报告的功劳被忽视,每次都只署李克农一人的名。

酒劲上来后,乔冠华甚至还将李克农称为老头子。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大怒,所以才把他叫过来训斥了一顿。事后,乔冠华十分羞愧,好在李克农十分大度,不断帮他求情,乔冠华这才没有受到处分。

在新中国的外交部内,乔冠华是有名的笔杆子,这位毕业于清华,后来又在海外留学深造的高材生,靠着自己的文采,成为周总理在外交部的重要帮手。

除了舞文弄墨之外,乔冠华另一大爱好就是喝酒,虽说喜欢喝酒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对乔冠华来说,这个爱好给他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酒后冒犯李克农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一。

自古以来,文人饮酒并不是罕见的事情,李白等著名文豪都嗜酒如命。乔冠华从小就勤奋好学,作为一名才子,他与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德国留学期间,乔冠华就经常与同学去莱茵河畔的酒吧内喝酒。

求学期间,他走南闯北去了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品尝当地的美酒。不过,乔冠华喝过各种各样的美酒,可他最喜欢的还是茅台酒。虽然他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在他看来,无论是白兰地还是葡萄酒,都比不上用优质高粱酿造的茅台酒。

1942年,乔冠华奉命到重庆周总理那里报到,走到贵阳的时候,他正好遇到了自己德国留学期间的同学邓迁。

二人重逢后非常高兴,邓迁立即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乔冠华,其中就有一瓶上好的茅台。乔冠华第一次喝到茅台,就连连叫好,那时茅台已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到了金奖。

乔冠华只听过它的名字,此前还从未喝过,好酒的他立即换了大杯,连着喝了三大杯这才满足。

打那之后,乔冠华就忘不了茅台的滋味,除了喝茅台之外,他对茅台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真正成了国内茅台酒的专家。

朝鲜战争中后期,乔冠华与李克农前往朝鲜处理停战谈判的事情,有一次他们见到金日成,特意拿出了作为礼品的茅台酒。

金日成也非常高兴,当场就打开茅台请他们喝了一顿,乔冠华自然不会拒绝,一口气直接喝了一斤多。后来,乔冠华养成了喝茅台的习惯,甚至在外交部处理文件的时候,每次起草重要文件前,他都要喝上两三杯。

对他来说,茅台已经成为自己文思的催化剂,喝酒往往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可喝酒也难免会影响他的判断,从而导致一些更大的问题。

一次,他与姬鹏飞招待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乔冠华自然拿出茅台与对方畅饮,几个人喝着喝着就喝多了。晚宴结束后,对方坚持要开车回去,乔冠华也喝醉了,他没有放在心上。结果大使回去的路上出了车祸,撞死了一个人,此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当即把乔冠华等人狠狠批了一顿,乔冠华因此做了深刻的检讨。那时,他才刚刚复出不久,自己的处境本来就不好,闹出了这样的事情,他立即受到很多人的攻击,这让他的日子变得更难了。

因为喝酒,他出过一些差错,不过乔冠华对此倒也没放在心上。喝茅台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茅台某种程度上也对他的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还有一次,他接到了任务,要替毛主席起草一份声明。乔冠华拿过主席的讲话内容稿后,熬了一晚上,靠着一瓶茅台,他写出了一篇气势磅礴的声明。

主席看过之后非常满意,文章不但保留了主席的原意和语气,还适当加入了一些新的文风,顺利将一篇内部讲话转变为严谨的对外声明。

这样的工作在乔冠华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由于他承担着繁重的任务,经常要整夜整夜写稿,乔冠华也非常需要有个合适的东西帮助自己提神抗疲劳。茅台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每次他喝完不但不会感觉疲劳,工作起来还更有底气了。

可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也给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伤。由于长期积劳成疾,再加上大量饮酒,乔冠华身体一直不好。

1974年,他担任了外交部部长,可没过多久他的病就越来越严重,癌细胞迅速扩散。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