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爱 常 熟
发布时间:2025-09-10 04:16 浏览量:1
我生于上海,长于上海,1967年在上海轻专毕业(后并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1968年作为国家技术干部由轻工业部分配到沈阳一个国营电镀厂,努力工作,钻研技术,从基层做起,后升任技术厂长,获得几个发明专利,并担任沈阳市电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轻工环保学会全国理事,(每省1人)。
由于沈阳气候寒冷,尤其是当时沈阳物质供应特别贫乏,生活十分艰苦,每月每人只有3两油,半斤肉,3斤大米,加上父亲及兄弟姐妹均在上海,为此,一心想调回江南。
1984年根据常熟表姐告诉我二姐提供信息,获悉《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均刊登“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常熟市政府出面要招聘工程师”的信息,经过半年努力,以150人只取1人的比例,于1984年10月终于全家3人幸运调到常熟。
时间飞逝,光阴荏苒,转眼我在常熟已度过41个春秋,并踏进八旬大门,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常熟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常熟已从一个原以农业为主的小城市发展成工农商业交通旅游社会事业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化发达程度的中等城市,我欣慰自己选择调到常熟,更加热爱常熟这个风水宝地。也感恩常熟为我的事业提供发展平台。
41年来见证常熟的迅速变化,令我感悟很深:
一,途经常熟 初识常熟的繁荣
我在1984年调到常熟前,从来没到常熟单独旅游过,但1981年我在沈阳工作时,应邀参加张家港电镀过滤设备推广会,整个东北只邀请二人,要求各地来客均到苏州火车站集合,由专门大巴司途经常熟送到张家港目的地,记得大巴司刚进常熟南门,再经跨塘桥到县南街,一路上只见商店林立,人山人海,一派繁荣热闹景像,真让我大吃一惊,有点像上海豫园市场,当时,我情不自禁的与同车邻座的我校我的恩师全国电镀权威专家--李鸿年教授讲:“想不到江南还有常熟这样繁荣发达的好地方,以后如能调到常熟工作,那就好了”,没想到3年后,我竟能全家调到常熟,奇迹如愿,梦想成真。这也算是我与常熟很有缘分。
二,常熟交通发展快 四通八达
1984年刚到常熟时,常熟交通很落后,路面狭窄,城区大多数是石砖路,沥青路很少,农村大多数是一些只能骑自行车的土路,以船运为主,连穿越常熟市区的原204国道也很窄,路况很差。
记得1985年秋某一天晚上,我的一个电镀徒弟--古里葑泾电镀厂长,有个电镀车间出现技术故障,不能正常生产,连夜使用机帆船,开了一个半小时到我刚刚分到菱塘北村新房附近的“菱塘沿”来接我,又一个半小时开船到该厂,我帮他们排除了故障,恢复正常电镀生产后,又用机帆船开了一个半小时送我回到我家附近菱塘沿。来来回回,光船运足足化了5、6个小时,交通实在不便。
后来常熟加快城乡交通建设“要致富,先修路”,没有几年功夫,实现村村通公路,现在从我家到古里葑泾电镀厂自驾车只要20分钟。
另外,当时我在常熟环保局工作,有时要下乡下厂进行例行检查,记得当时要去属于沙家浜地区的芦荡徐宅电镀厂检查,因不通车,只能请厂方派船到昆承湖北岸来接我们,昆承湖约有四个杭州西湖面积,一次检查要大半天,到过芦荡徐宅电镀厂后,不由得让我想到:怪不得抗日战争期间,沙家浜尽管直线距离到上海只有八十多公里,但由于沙家浜属于水网地区,芦苇丛生,不通汽车,交通很不便,因而日本人几次扫荡均无果而终。
近几年,常熟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早已建成全国县级市第一条环城高架路,又分别建成通到长江边的通港高架路与到沙家浜的南北高架路及到高速常熟东出口的青墩塘高架路,还建成限速80码的虞东公路,苏虞张公路,锡太公路,新204国道等一级公路。
常熟地处长三角黄金腹地。苏嘉杭高速、沿江高速交叉过境,30多公里长的苏通长江大桥早已通车,通港高架路又与苏通长江大桥贯通,现在从常熟到一江之隔的南通,只要半小时可到达。
2020年7月1日随着沪苏通高铁开通,常熟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现在常熟到上海坐高铁只要50分钟。到全国各地均可坐高铁到达。旅游出行交通大大改善。
三,市区面积不断扩大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目前常熟全市128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00多平方公里,全市人口168万,城镇人口126万,城镇化率75%,市区常住89万,人口密度适中(3000人左右/平方公里)已属于中等城市。
随着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功能区分布合理,城区高楼林立,高层建筑数量已远远多于世界名城法国巴黎,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三,常熟经济发展快 稳占全国百强县级市前四名
常熟从改革初期的“碧溪之路”起步,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注重一,二,三产全面协调发展。
工业上以传统产业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为支柱,近年加强升级改造与高质量发展,增加竞争力,又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型现代产业,并成立了国家级沿江经济开发区,东南经济开发区,虞山经济开发区以及各镇专属经济开发区,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承接上海资源外溢,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为工业发展增加马力与后劲。
商贸上常熟服装城起步早,发展快,常熟服装披天下,后扩大商贸业务范围,增加小五金、皮革,鞋帽,建材等项目,改名为常熟招商城,早就成为全国十大商贸市场之一,带动了一大批私营企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常熟传统产业的大发展。
常熟农业得益于独特的天时地理人和优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好地方。
常熟地理位置:不偏东不偏西(东经120度附近),不偏南不偏北(北纬31度附近),属于温带地区;不靠海边不落内地(距东海120多公里,距长江入海口20公里),属于海洋性气候。
常熟气候中和(平均气温15.4℃,最低月均2.7℃,最高月均28℃)。雨量适度(年均1054毫米)。日照度适中(50%;年均2130h),
常熟太阳辐射量适中(10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太阳照射量适中(1800-2800小时/年),地表极端高温在38℃以下、地表极端低温-8℃以上,降水量适中(750-1500毫米/年),干燥度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常熟人和方面,由于常熟历史渊源,造就历史和文化的熏陶积沉,使得常熟人一贯具有勤劳、肯干、务实、节俭的传统美德和肯吃苦耐劳的作风。
记得1984年底我曾到过一个集团老总家,结果发现老总的妻子一边跟我聊天,一边在手工缝制手套,令我感触很深,按理一个集团老总的收入不少,家境一定很富裕,但他妻子还在业余时间加工手套,挣取一些不大的补贴,这种勤俭持家精神令我感动。这种情况在常熟很普遍,至今我的许多妇女邻居经常手工缝制羊毛衫或服装,挣取工资外的额外补贴,这与有些经济不富裕地区的有些人喜欢贪懒,不勤快,甚至给了临时加班费宁愿不要钱也不肯加班的现象引成显明对照。
真因为常熟有以上这些得天独厚的天时地理人和优势,自古以来,无论遇到水灾旱灾,常熟总会旱涝保收,年年丰收,这就是“常熟熟田田常熟”的来源,而且常熟大米口感极佳,在上海市场很受欢迎,并成为江南四大米市之一,因此,近年来常熟农业除了扩大传统常熟大米生产外,还发展王庄西瓜,徐市葡萄,珍门提子,任阳水蜜桃,宝岩杨梅等特色水果,水产上盛产全国著名的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
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等综合发展指标己连续二十多年稳占全国百强县级市前四名,发展迅速又稳健,没有像有些城市大起大落。
四,常熟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常熟这个城市,半城半山,半城半水。虞山不高不低(260多米,上下自如)。尚湖不大不小(12平方公里左右,接近杭州西湖二个大小,休闲方便)。这些巨型绿肺,超级氧吧造就了优质的城市空气。它是江苏唯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50%,人均公共绿地21.2平方米)。
常熟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工厂撤离了城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休闲区、住宅区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以我现居住地为例,原附近有被单厂印染污水及标准件厂酸洗污水排出,虽经过处理,但当时排放标准低,达标不等于没有污染,加上城区河道不大,自净能力差,我家门口那条长江一级支流耿泾塘的支流,常年黑臭或呈铁锈红色,后来,城区工厂退二进三,全面搬到工业区,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现在城区河道水质大大改善,我家门口小河,水质常年清澈微绿,每天有不少人在钓鱼,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常熟又是国内不多见的国际花园城市、休闲名城,最佳宜居城市。绿水青山处处是公园,小桥流水悠悠见人家。热闹而不喧哗,清静而不冷落,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国内实属少见。
常熟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千年前,黄河文化传播者——仲虞(周文王次子),南下文开吴会,去世后埋于虞山。后人把卧牛山改名为虞山。
春秋时期,长江文化拓荒者——言子,北上拜师孔圣。被誉为南方夫子。列为孔子十大弟子之一。
常熟人杰地灵,人文菲萃,历代功名有进士438人,其中状元8人,榜眼、探花7人。近代专家,中科院院士20多人。古琴派、国画派、藏书家均列中华优秀文化。姜太公钓鱼台,翁同和帝师坊,兴福古刹、宝岩杨梅山、方塔古建群、江南典型园林——曾赵园、沙家浜革命纪念地、国际展览馆、文化中心、世贸大厦,古今十八景,交相辉映。目前常熟有4个5A级风景区,5个4A级风景区,名胜众多,风景宜人,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上海后花园”。
其中沙家浜风景区以红色革命历史为背景,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生态湿地,保留《芦荡火种》原型特征,乘坐手摇船在迂迥的3米多高的芦苇荡之间穿越前行,似乎进入人间迷宫,让人联想起《沙家浜》电影中十八位新四军伤兵员在芦苇荡之间多次躲过日本兵扫荡的情景,还有影视拍摄地---横泾古镇,已拍过十几个电影电视剧,景色独到,别有风味。
虞山风景区占地12000亩,是一个采集山、水、林、洞为一体的优美景区,覆盖1260公顷森林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剑门奇石,一线天,古剑阁、藏海寺、辛峰亭、南宋维摩寺、秦坡涧、桃源涧、宝岩生态园、虞山公园、言子墓、仲虞墓、亮山工程山前湖、昭明太子读书台、石梅园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三峰寺、宝岩寺等名胜古迹。
尚湖风景区以姜太公垂钓传说闻名,拥有800公顷水域(相当于2个杭州西湖),以“湖桥串月”“尚湖烟雨”等自然景观著称,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休闲体验,核心景区有荷香洲,拂水山庄,人造瀑布山,全国第三,江南最大牡丹园,17孔长桥以及栖息一万多只鸟共计63种鸟类的湿地保护区与以水杉为主的水上森林。
尚湖与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临山孕湖,与古城浑然一体,含山川之秀,汇城乡之交,得天独厚。尚湖有七个洲岛,中间有沸水长堤,从虞山顶上往下看尚湖很象一个蝴蝶,这也是我后来写了“尚湖欲飞似彩蝶”一文的构思来源。
尚湖的拂水山庄是明末清初八大名妓之一的爱国女子柳如是与常熟藉部长级大官钱谦益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楼亭林立,景色别致,是美景中之精华,令人流连忘返。
尚湖牡丹园东侧湖边,有明朝四大才子唐伯虎(也叫唐寅)游船的系船处与作画处,对面可看到雄伟秀丽的尚湖十七孔桥与虞山,景色十分宜人。唐伯虎画的虞山尚湖画,至今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2020年4月我杭州老同学到尚湖游玩,评介极高,认为常熟尚湖比杭州西湖好,只不过杭州属几朝古都,又是省会城市,名气大,人流量大,而常熟人比较低调,对外宣传少。
常熟还有一个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国家5A级寺庙---齐梁古刹兴福寺,为江南四大古寺之一,第一批列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具有宗教圣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双重价值,晚清光绪和同治两朝帝师的常熟藉翁同和,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因戊戌变法失败被贬职,软禁在兴福寺。
常熟还有被誉为“江南小长城”的虞山西门城楼,从下抬头可看到类似拉萨布达拉宫的望湖楼,没去过北京长城的人,可在虞山西门城楼体会长城的风味,城区还有千年宋朝方塔的方塔苑,有江南典型园林的“曾赵园”,已二次被中央电视台拍片专题介绍,还有燕园、翁同和彩衣堂、文庙等名胜古迹。
因我从小爱下象棋,并经拜师学棋,进步很大,到沈阳工作后,于1973年参加辽宁省象棋队,棋王胡荣华经常率上海象棋队来沈阳比赛,我全程陪同接待,与胡荣华结下深厚友谊,他大我一岁,我们情同兄弟,交往甚密。
1994年秋,我私人邀请上海象棋队三位获得全国冠军的特级大师胡荣华、徐天利、单霞丽来常游玩数日。棋王胡荣华是中国象棋第一人,获得过国内外象棋赛一百多个冠军,他又可不看棋盘同时下14盘盲棋,这一成就被公认为中国象棋界的里程碑,被公认为“盲棋之王”,是我最崇拜最敬佩的棋手,当时他又是上海市人大常委委员,我陪他们先后游玩了兴福寺、尚湖、虞山西门城楼、曾赵园、方塔苑、虞山剑门等常熟风景区,评价极高。他说:“常熟虽来过几次,但因参加象棋赛,风景区只去过兴福寺,想不到常熟名胜古迹这么多,这么好,感悟很深,但有不少上海人还不知道常熟有这么好的风景,你们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国人了解常熟!”
根据荣华兄的建议,我先后在上海《新民晚报》、江苏《新华日报》、《中国环境报》先后发表“尚湖欲飞似彩蝶”,“风景这边独好”、“常熟--最宜居住地”等文,宣传常熟。
四,常熟综合条件好 属于最佳宜居城市
我国有许多优秀城市:有的是国际商贸大都市,繁华如锦,但人满为患,交通拥挤不堪,特别是停车困难。有的是政治文化中心,国人仰慕,但风沙难御,沙尘瀑经常入侵,年久堪忧。有的是金融首府,全球瞩目,但水源贫乏,令人思危。有的是海滨度假区,白浪沙滩陶醉人,但台风凶灾,无法回避。有的是中华古城,胜迹遍地,但内陆区域,气候太干旱。有的是北国风光带,别具风味,但严冬来临,外出行动不便,人们只能窝居在斗室之中。……名城众多,看来都不能选为人居最佳地。
而常熟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等综合发展指标己连续二十多年稳占全国百强县级市前四名,中等城市,人口适中,社会安定,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人民富裕,市场繁荣,出行便捷,信息畅通,社会和谐,物产丰富,旱涝保收,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丰富,非地震火山活动区、非台风灾难区、非工矿分布区、非污染侵害区、非战争恐怖目标区,人民享受优质文明的生活,境内百业兴旺,社会保险覆盖全市,人民安居乐业,人均寿命已达85.21岁,居国内前列,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百姓存款、私家车占有率、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化率,人均手机占有率,人民幸福指数均在国内或省内首屈一指。因此,综上所述,作为中国最发达地级市苏州市代管的常熟市是一个地地道道名付其实的最佳宜居地!
最近,根据“大苏州统一规划”,苏州至常熟轻轨交通正在建设之中,可望今后常熟的交通将更加便捷!
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景绣江南鱼米乡”。这就是年年丰收美常熟!展望未来,常熟的明天将会更好!我爱你---常熟!
陈 惠 国
(研究员级高工,中华知名环保技术专家)
20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