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成了不可超越的经典,有专家说假大空,有专家说听了做噩梦

发布时间:2025-07-31 17:07  浏览量:1

样板戏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可能很多年轻人对于样板戏知之甚少,甚至于都不知道,还有一些年轻人看过这些剧目的一些片段。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剧目。

样板戏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且不局限于某一剧种,像我们熟知的“八大样板戏”当中就有京剧、交响音乐、芭蕾舞剧等等,而其中京剧所占的剧目最多,像我们熟知的有《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沙家浜》这五出,我们今天就来从京剧的角度来聊一聊。

京剧样板戏的前身就是革命现代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大京剧院团开始创排革命现代戏,也就是以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为主题材的剧目,这些题材其实与京剧剧目过去的题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过去京剧剧目的题材主要是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为主,而革命现代戏的创排也是丰富了京剧剧目。

最初创排革命现代戏的热情很高涨,像马连良、张君秋、周信芳、谭富英、李少春等等老一辈的京剧名家都主动参与,并且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只不过因为年纪以及演了多年的传统戏,所以在表演革命现代戏上这些京剧名角并不适合这些剧目,表演之时也有很多不适应。

后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传统戏逐渐退出舞台,革命现代戏成为了京剧舞台上仅有的剧目。后来其中一部分京剧剧目的创排日益受到重视,并且调派了一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参与其中,经过众人的努力最终打造出了经典,后来更是被称之为样板戏,成为了当时文艺界的顶尖文艺作品,倍受推崇。

样板戏的争议与它的名气不相上下,这些剧目的名气很大,而争议却也是同样大,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我们就举例子来聊一聊。

其一:那就是一位汪姓的样板戏主创人员后来就表示过样板戏“无功可录,罪莫大焉”,也表示《沙家浜》可能传承的不太好,但是其中“智斗”一段会流传下去。

其二:那就是一位文坛泰斗级人物了,我们很多人都读过他的书,这位原名姓李的老先生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表示听见样板戏会做噩梦,也表示其中人物过于假大空。其实对此争议很大,这位文坛泰斗在那一段特殊的时期确实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但是这不能归咎于样板戏,样板戏只不过是文艺作品而已。所以我认为这位老先生在回忆录中所说的似乎是将那个特殊时期的偏见放到了样板戏上。

其三:一位北京大学的孔姓教授就曾经多次力挺样板戏,他直言评价一些文艺作品不应该只看当初他们的影响力,而要看多年后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样板戏经过几十年后依然受欢迎,这就说明这些剧目是成功的。

对于样板戏的争议很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但是无论喜欢还是讨厌还是尽量从艺术的角度去评判,如今洗尽铅华这些剧目不过是剧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