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感的画家】忘境INTUAURA聆雪试玩手记
发布时间:2025-09-05 18:47 浏览量:3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前几期的节目,关于台式设备的话题相对比较多,本期的伴乐谈我们的主题来自便携。今天要分享的这个品牌,是国内的忘境耳机(INTUAURA),忘境耳机的主事人来自湖南,圈内人称汤师爷,是一个技术型宅叔,我还是两年前在大家坛的耳机展线下认识他的。怎么形容汤师爷呢,如果你和他讨论研发和调音的话题,他就会用手边的方案和对应测试数据开始侃侃而谈,半小时不带停的,浓浓长沙口音让一些英文术语听起来有俄乌前线的味道。但是当你开启市场策略宣传布局的话题,他清澈的眼神和零帧起手的沉默又是那么让人猝不及防。前一阵子8月中旬的深圳线下展会,忘境品牌旗下一款概念性设计和超旗舰价格的产品“幻境”引起了不少褒贬不一话题,不过今天我们不是来说这个旗舰产品的,熟悉才子伴乐谈节目风格的玩家都知道,个人相对更关心的是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型号和产品,那些产品才代表品牌更为直观的审美,今天的主角便是这样一个存在,由忘境INTUAURA前不久推出的一款2k价位级别的耳塞,型号聆雪。其实最初申请试玩的有两款,一款是聆雪,另一款是千元价位的纯动圈“衡”,贪多嚼不烂,我们一个一个来。
有一说一,这次也算是才子第一次深入去试玩忘境INTUAURA的产品,聆雪和衡的整体表现也是具备比较统一的风格走向,后来向汤师爷咨询了一下,才得知忘境成立以来的产品总量已经接近20款,目前在产的也有六七款的样子,除了两款旗舰耳塞,其他产品基本都集中在5k以下价位,整体平均下来算是比较亲民的,聆雪定价2.3k,算是进阶级别的产品。说说配置,聆雪采用1动圈+4动铁的三分频设计,数量和架构在这个价位的圈铁中算是主流成熟的。单元构成方面,动圈单元口径10mm,采用复合材料+高刚性类铍镀膜,4颗定制款动铁单元按照2+2的方式,分别还原中频和高频信号。聆雪整体是16欧低阻和130dB的灵敏度。属于非常容易驱动的类型,即便入门级小尾巴,或者一些推力不大的前端,也能让其发出足够大的声压。只是这个时候要注意,聆雪对于前端设备的底噪控制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虽然没到变态的级别,但玩家搭配的时候也是要适当留意的。因为采用了大口径动圈单元,最初刚开声的时候会有低频绷紧的感觉,毫不客气地用大音量轰了三四个小时,声音就可以稳定下来。这也是高灵敏度塞子的好处,不需要太纠结煲机。这阵子选来搭配聆雪耳塞的都是一些便携前端,比方说V3D+单簧管一体机、Oriolus DPS-L2等等都伺候得都很服帖。对声音的描述也主要基于这几个前端来说。
初听聆雪,第一印象竟然是声场表现,聆雪的声场挺有特色,整体来说并不一味夸张大,有比较明确的边界感,其独特之处是听起来特别规整,纵向横向整体是成比例的,而且这种比例是贴近中型音乐厅的感觉,这个感觉会让人比较舒服,犹如看着一张没有变形的照片。这种健康正常的空间感,是一个比较让古典乐迷开心的走向。相对开阔的横向声场可以让聆雪容纳和区分更多乐器群的结像,试了一张马里纳老爷子的御用亲兵团圣马丁乐团1988年在CHANDOS发行的一张舒伯特八重奏,聆雪可以轻松将一字排开的八个人七个乐器(其中小提琴是2把)分辨的比较清晰,乐器的结像也比较紧致,但是7种乐器的表现水准倒是不尽相同,相对来说演绎大提琴和巴松管更加出彩一点,好过于表现单簧管和中提琴——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难看出聆雪的三频特质,它在中低频段是比较饱满的,因此展现低音乐器和人声的时候,比较密实有力,而中高频则是比较偏骨感的走向,这样的好处是让乐器的结像比例比较合理,不会出现小提琴的体积张牙舞爪跳出来超过大提琴的怪现象。我们也能觉察到原线下的聆雪,其高频和极低频是有轻微毛刺感的,泛音显得少了点,不算很顺滑。这种问题基本就是线材的原因,聆雪的原线是无氧铜4.4平衡头,相对是偏通俗音乐的风格走向,在细节上会有些粗糙,个人觉得换一根能量稍稍能拔高一点的线会比较合适,我搭配的是汤米羊的平价铜镀银“竹”,契合度就会很好,或者换个AZLA胶套也能有类似效果。
再说说音色,聆雪不算暖声塞,在各类前端之下都比较偏中性,换句话说,这个塞子不是那种突出某些特质去适配某类音乐的路子。不吃搭配的同时,个性其实也是随着前端走的。聆雪声音方面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用它听ACG女声、管乐器(尤其是圆号、长笛、单簧管)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在中高频方面的声音线条十分自然,有一点大口径平板耳机的味道。这是因为聆雪在中高频分频点不是常规的3到 5khz,而是巧妙的选择了 9khz,这样就避过了我们耳朵比较敏感挑剔的频段,整个中上音色一致性就会非常好,发挥中频和高频单元的最佳性能工作区间。同样,聆雪中频和低频也是选择了较低的分频点约 500hz,其实光看这两个数字,我甚至会觉得这像是一个三分频音箱的设计路子,而这并不奇怪,汤师爷以前就是做音箱设计的,这也是聆雪和同价位很多圈铁架构塞子一个不太一样的地方。
文末我想说,虽然忘境INTUAURA这个品牌历史不算悠久,但产品的背后依旧是一帮老师傅的团队,包括聆雪和过阵子会分享的衡这两款新品,做得还是中规中矩,不乏细节。除了前面说的分频考虑和相位控制,聆雪身上还有一些小考量,比方说中频出音口那里加了一个楼氏声学阻尼,就是防止中频单元的管道共振峰值的,让中频稳固而干净,整体的鲜活度自然而然就提起来了。聆雪这个耳塞,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家旗舰产品技术(一些物理极限空间的榨取)适度下放的产物,因为容易驱动,格局也比较宽阔,使得它对前端的宽容度更高,声音上聆雪整体细腻度非常在线,受原线影响,一定要挑刺的话我会觉得全频丰满柔顺程度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我会感慨一下现在1k和2k级别的耳塞,实力都越来越超模了,看吧,这些年的疯狂内卷还是有点用的,最终有福的,是普罗大众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