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雨声,回忆人生,蒋捷《虞美人·听雨》

发布时间:2025-09-05 11:57  浏览量:4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是蒋捷的作品,寄调“虞美人”,名为《听雨》。从题目就能分析出很多内容,比如看雨和听雨有什么区别呢?听雨到底在听什么,难道雨滴落下的声音比乐曲还好听吗?听雨,可以表现出文人内心的感受,不需要借助视觉感受,完全靠内心与自然产生羁绊。这就是听雨的意义所在。理解了这一层意思,就知道蒋捷通过描写听雨这一具体行为,要表达人生感悟。

那就是看看他在雨声中悟出了什么吧。蒋捷说,少年的时候喜欢享受,在高楼听歌的时候,倘若有雨水落下,会觉得此乃人间美景。一曲唱罢,索性在高楼上歇息。红色蜡烛,光影昏暗,显得罗帐朦胧迷人。很明显,他自诩风流才子。像很多青年人那样喜欢享乐,追求爱情。

到了壮年的时候,再听到雨声心情就有了些许不同。少年时在热闹的环境里听雨,说明他无忧无虑。壮年时在孤单寂寞的氛围里听雨,说明他经历了挫折坎坷。“客舟”,暗示他羁旅漂泊,无依无靠。独自一人在客船上,水面开阔,乌云罩在头上,离群的大雁伴着西风发出哀鸣。人生中不会只有快乐,痛苦总会突然来临。面对痛苦,如何化解内心的消沉,蒋捷并没有继续描写下去。

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他生活在宋末元初,蒋氏家族是宜兴地区的名门望族。少年时生活优渥,刻苦攻读,不到30岁就中了进士。不久之后,南宋灭亡,为了躲避战略只能不断流浪。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再听到雨声加重了内心的惆怅。

词中提到的“而今”指蒋捷的老年阶段。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老体衰、两鬓花白,一个人站在僧庐下听雨声。他脑海中浮现出往昔的悲欢离合,发出了世事无常的感慨。如何面对这些变化,他用“无情”两个字表达。倘若没有感情,面对往昔心如止水,会不会好受一点儿呢?当然不会了,他知道这是自欺欺人。他没有办法直面人生,听着雨声陷入沉思。

就让雨水一直低落吧,杂乱而又单调的雨声似乎可以平复蒋捷的心情。他希望到了第二天清晨还能听到雨打台阶的声音,雨声能够让他忘记不愿回忆的往事。

蒋捷描写了少年、壮年、衰年听雨时的不同感受,似乎在说越长大越痛苦,经历越多越觉得失意落寞。实际上,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啊。在雨声中回忆人生,暗含故国情思。南宋灭亡后,蒋捷避世隐居。他保持了文人信仰的忠义节烈,哪怕生活困苦也没有改变内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