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咏奇石:诗中揭示人生真谛,读懂一生受益!
发布时间:2025-05-17 07:37 浏览量:8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与好友祝枝山联袂咏叹奇石,短短四句诗,56个字,不仅描绘了奇石的独特风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堪称点醒世人的智慧箴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01
嵯峨怪石倚云间,抛掷于今定几年。
【释义】那高大奇特的石头静静地倚靠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霜岁月,才被抛掷安放在这个地方。
【启发】这句诗点出了奇石的“久远”与“沉稳”。它不言不语,却见证了世事变迁。正如《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生在世,会遭遇无数风浪,若能如这奇石一般,历经岁月打磨依旧沉稳屹立,不因外界喧嚣而动摇本心,便是一种大智慧。东汉名将马援曾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面对困境,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时间终会赋予我们力量与沉淀。
02
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
【释义】雨水滋润了石头,青苔便如同它的毛发般生长出来;坚韧的藤萝也穿过石头的孔窍,任凭风儿吹拂牵引。
【启发】此句展现了奇石的“包容”与“和谐”。坚硬的石头,却能与柔韧的苔藓、藤萝共生共荣,随缘顺性。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这石头不与藤萝争高下,不与苔藓论短长,反而因它们的存在更添生机。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若能学石头的包容,懂得接纳与适应,便能化解许多矛盾。汉代名臣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大业后,不恋权位,飘然远引,正是懂得以柔克刚,顺应时势的典范。
03
从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上田。
【释义】这奇石从来不会像牛羊那样去啃食溪边的青草,自古以来人们也难以在它身上开垦田地进行耕种。
【启发】这句诗道出了奇石的“本真”与“独立”。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不为世俗的功用所改变。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坚守内心的理想与节操,不肯同流合污。这奇石也是如此,它就是它自己,不为了迎合他人的需求而改变本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而这奇石提醒我们,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守内心的净土,比刻意去迎合世俗标准更为可贵。
04
恨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
【释义】牧童放牛时,即便用鞭子抽打,也无法撼动这块顽石,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伴随着夕阳烟霞中悠扬的笛声。
【启发】此句彰显了奇石的“淡泊”与“超然”。它不为外力所动,不为世俗所扰,怡然自得于天地之间。正如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心境,与这奇石的品格何其相似。牧童的鞭子代表着外界的强迫与干扰,而奇石的“鞭不起”正是其内心坚定的体现。当纷繁的俗事让我们疲惫不堪时,不妨学学这奇石,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在夕阳与笛声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诗意。
结尾:唐伯虎与祝枝山借咏奇石,道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四种境界:沉稳如山、包容万物、坚守本真、淡泊超然。这56字箴言,穿越数百年时光,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愿我们都能从这奇石的品格中汲取力量,在纷扰的尘世中,活出自己的风骨与通透,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夕阳烟”与“笛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