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与他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发布时间:2025-09-04 17:32 浏览量:3
他本是燕京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却偶然走上演艺道路;他被称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主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成为经典;他饰演的“李侠”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观众忘了他本是书香门第的才子。
2007年12月2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因心脏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这位几乎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艺术家,用他的一生演绎了无数经典角色,也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1921年12月18日,孙道临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名孙以亮。孙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孙讷思是清朝末年的翰林,父亲孙文耀是留学比利时的工程师,母亲范念华则是传统家庭妇女。
家庭教育的严格程度令人惊叹。每天用餐前,孙道临都要背诵一段《论语》才能动筷。冬天抄写书籍,出现错字就要重抄整页。这种严格的训练为他后来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1936年,15岁的孙道临就展现了文学才华,在《世界日报》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母女俩》。他关注社会底层人物,描写街头苦力、公车售票员的生活,显露出早熟的社会洞察力。
1938年,孙道临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他在哲学领域深造,同时也展现了语言天赋,英语出色,还能阅读德文。谁也想不到,这位哲学系学生后来会成为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
在好友黄宗江的影响下,孙道临开始参与燕京剧社的演出。他先后出演了《雷雨》《生死恋》等话剧,演技得到了初步磨练。黄宗江评价他:“这个人有戏,不是台词,是眼神。”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关闭,孙道临一度失学。他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之一,据说曾在山东乡下靠放羊为生。这段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43年,孙道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他辗转于多个剧社,生活艰苦。在没有工资的日子里,大家合伙吃饭,三个人分一碗饭是常事。
1948年,孙道临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大团圆》,从此踏入影坛。随后,他在1949年主演的《乌鸦与麻雀》中表现出色,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这些早期作品已经展现出孙道临独特的知识分子气质。有人评价他饰演的角色“像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一样,自然真实。”
新中国成立后,孙道临加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1954年,孙道临主演了《渡江侦察记》,饰演李连长。这是他第一次扮演军人角色。许多人怀疑这位文质彬彬的演员能否胜任军人形象,但导演坚持选择了他。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孙道临到侦察部队体验生活,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在南京拍外景时,他发高烧到40度,仍坚持拍摄。最终,他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有军人气概又不失文化修养的形象。1958年,孙道临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演地下工作者李侠。影片结尾,李侠面对敌人从容发报的场面,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幕。他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台词,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1963年,孙道临在《早春二月》中饰演彷徨求索的知识青年肖涧秋,再次展现了他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深刻理解力。1962年,孙道临被评为“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这是对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孙道临不仅是出色的演员,还是杰出的配音大师。他为《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配音,赋予了角色东方哲思,这段配音工作至今被视为译制片配音的典范。
他还为《基督山伯爵》中的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等角色配音,展现了声音艺术的魅力。
在特殊年代里,孙道临遭遇了人生的低谷。因主演《早春二月》等作品,他受到批判。最让他痛心的是,曾受他提携的青年演员梁波罗写大字报揭发他。
更悲惨的是,孙道临的母亲因多次受到惊吓,于1967年3月不幸去世。当时孙道临甚至不被允许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和心痛。
尽管遭受不公,孙道临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尊严和风骨。在困境中,他与妻子王文娟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1962年,孙道临与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结婚。两人的婚礼非常简单,只摆了两桌酒席。一位是电影明星,一位是越剧名家,他们的结合被誉为艺术界的“天作之合”。
1964年,他们的女儿孙庆原出生。名字寓意“庆祝原子时代开启”,体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怀。孙道临生活俭朴,但对家人充满关爱。他曾对女儿说:“你妈教你善良,我教你独立。”这句话浓缩了他的人生哲学。
1980年代,已过花甲之年的孙道临开始转型担任导演。1984年,63岁的他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雷雨》。
2000年,80岁高龄的孙道临执导了电影《詹天佑》。拍摄过程中,他不顾年事已高和严重的胆结石症,在冰天雪地的拍摄现场坚持工作。这部影片最终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晚年孙道临仍然心系中国电影。他曾经尝试将《三国演义》搬上银幕,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那份对艺术的执着令人感动。
2005年,孙道临获得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这是对他艺术生涯的又一次高度肯定。2007年2月2日,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在他的家乡浙江嘉善落成。遗憾的是,同年12月28日,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就因心脏病在上海逝世,结束了他辉煌的艺术人生。
孙道临晚年曾想过拍摄更多作品,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在他去世后,一位影评人写道:“他的人生恰如其主演的《早春二月》,在料峭寒风中始终挺立文人风骨。”从燕京大学的哲学才子到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孙道临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他的电影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他塑造的李侠、肖涧秋等角色,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永不褪色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