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映盛唐,司空曙三首经典诗作中的世事与人心
发布时间:2025-09-05 05:26 浏览量:3
文/古诗词
编辑、2025年9月4号
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以清冷淡雅的笔调,将时代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愫熔铸于诗行。他不写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却擅长捕捉生活里最细腻的瞬间——久别重逢的恍惚、贫居待客的愧疚、乱世送别的愁绪。透过他的三首经典诗作,我们得以窥见中唐的社会场景,触摸到千年前那些真实而温热的人心。
一、《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久别重逢的喜与愁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首诗写尽了老友相见的复杂心绪,开篇“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以极简的笔触交代背景:昔日一别,两人便被千山万水阻隔,岁月在“几度”二字中悄然流逝,字里行间满是时光的厚重感。
最动人的莫过于颔联“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久别之人突然相逢,第一反应不是狂喜,而是“疑梦”——这份恍惚,恰是思念至深的写照。短暂的错愕后,取而代之的是“相悲”,没有过多寒暄,先问对方年岁,看似寻常的举动,却藏着对彼此岁月变迁的疼惜,将久别重逢的惊喜与心酸刻画得入木三分。
颈联转而写景,“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雨夜的孤灯、湿润的竹影、朦胧的烟雾,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冷雨、寒灯本是寻常景物,却因“故人重逢又将别”的心境,染上了一层伤感,情景交融间,将离别的愁绪悄悄烘托。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将目光投向未来:今夜的相聚转瞬即逝,明日便是新的别离,于是两人珍惜此刻,频频传递酒杯,杯中盛的不仅是酒,更是难以言说的不舍与珍重。
二、《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 贫居岁月里的一抹暖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若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是“喜中带愁”,这首诗则是“愁中藏暖”。诗的开篇便勾勒出诗人的生活境况:“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深夜的居所寂静无邻,家业凋敝,贫困的处境在“荒居”二字中尽显。
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堪称千古佳句,以景喻人,对仗工整却不见雕琢。雨中凋零的黄叶,如同灯下衰老的自己,黄叶象征岁月的流逝,白头暗示人生的困顿,一景一人相互映衬,将孤独、衰老与贫寒交织的凄凉,凝练成一幅极具画面感的剪影。
然而,这份凄凉被表弟卢纶的到访打破。后四句“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没有故作客套的感谢,而是直白地表达“愧疚”——自己长期沉沦失意,却屡屡劳烦表弟探望;又坦诚地诉说情谊——两人本就有缘分,更何况是血脉相连的表亲。这份“愧”与“亲”,让整首诗在悲苦的底色上,添了一抹人情的温暖,也让我们看到司空曙性情中真挚质朴的一面。
三、《贼平后送人北归》
—— 乱世重逢的别与思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安史之乱平定后,司空曙送别友人北归,写下了这首满含沧桑的诗。首联“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短短十字,道尽乱世浮沉:战乱时两人一同逃往南方避难,如今时局初定,友人得以归乡,自己却仍滞留他乡。“同去”与“独还”的对比,藏着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也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
颔联“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将个人遭遇与故乡联结:自己在他乡漂泊多年,白发已生;而友人回到故乡,能见到熟悉的青山。“生白发”是岁月的痕迹,“见青山”是故土的象征,一悲一喜的对照,更凸显出诗人滞留他乡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
颈联“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是诗人对友人归乡路途的想象:清晨的晓月照过残破的营垒,夜晚的繁星陪伴友人宿在旧时关隘。“残垒”“故关”皆是战乱留下的痕迹,既暗示了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也让归乡之路添了几分凄凉。尾联“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以寒禽、衰草等萧瑟意象,将愁绪推向极致——友人归乡的路上,处处是凄凉之景,也处处是挥之不去的愁容,既是替友人担忧,也是借友人的归乡,抒发自己无法归乡的怅惘。
▷结尾
司空曙的诗,没有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却以“浅语深情”打动人心。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友情、亲情与乱世中的别离,看似是个人的细碎心绪,实则是中唐社会的缩影——经历过战乱的人们,更懂相聚的珍贵,更愁别离的无奈,也更能在苦难中坚守人情的温暖。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这些诗,依然能被其中的真挚打动:无论是久别重逢的恍惚,还是贫居待客的愧疚,或者是乱世送别的愁绪,都是跨越时空的共通情感,也是司空曙诗歌最动人的力量。
图片来源,AI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