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唐诗中冠盖全唐的唐人诗作孤篇,你一定读过
发布时间:2025-08-05 09:01 浏览量:2
诗歌,流传到唐朝,已到顶峰。
《全唐诗》是清朝康熙组织编辑的,共收诗49403首,作者共2873人。
有唐一代,诗坛英杰辈出,群星璀璨,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全唐诗人中,孤篇或少数诗作流传下来的著名诗人还不少。
荷歌给各位盘点一下,那些凭借极少数作品在诗国中有一席之地的诗人与诗作。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官兖州兵曹。文学与贺知章齐名,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全唐诗》存诗仅二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接近齐梁体,水平不超过一般初唐诗;另一首《春江花月夜》,却是一篇出色的作品,号称孤篇压全唐。
这首诗不事雕饰,只是集中描写春江月夜的景物(江流、月色、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等)和相思离别之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生感慨,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跨出了宫体诗仅写贵族歌女的小圈子,颇有生活气息。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官文安郡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尉。他的诗《全唐诗》仅存六首,就是《登鹳雀楼》《送别》《凉州词二首》《宴词》《九日送别》
王之涣性格豪放,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描写西北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
他的七绝《凉州词》和五绝《登鹤雀楼》都可列入盛唐代表作。
这首凉州词,不用多说,语文老师会要求先背诵。
王翰也凭借《凉州词》两首千古流芳,他流传下来的诗作也极少,只有13首,多为七言古诗。
他的诗作还有《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骐驎前殿拜天子,走马为君西击胡。”《相和歌辞·蛾眉怨》《相和歌辞·子夜春歌》《赠唐祖二子》《飞燕篇》《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春女行》《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筵字》《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凉州词二首》《春日归思》《观蛮童为伎之作》。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汝州(今属河南)人。少有才华,善弹琵琶,落魄不拘常格。高宗上元二年(675)25岁登进士第。
刘希夷喜饮酒,善弹琵琶,落魄不拘常格,相传死时不满30岁。《唐语林》引述刘禹锡语说,诗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他舅舅宋之问非常喜爱其诗,求之不得而害之。《旧唐书》则云“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
刘希夷的诗作仅剩下24首,以《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为代表作。
王湾,《全唐诗》只收录了他10首诗和1个残句。但他的《次北固山下》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语文老师要求背诵的哦。
他的其他诗作如《奉使登终南山》《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丽正殿赐宴同勒天前烟年四韵应制》《奉和贺监林月清酌》《观搊筝》《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闰月七日织女》,主要分为应制、赠诗、有感而发三类诗作。
杨炯《从军行》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并称“初唐四杰”。杨炯十一岁时举神童,授校书郎,恃才倨傲,为时人所忌,现存的诗33首,词藻虽富,内容却较贫乏,深受陈、隋遗风影响,这和他的生活阅历有关。他的代表作是《从军行》。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因文词知名,后以“清谈风流”为人所倾慕。证圣时(695)擢进士。因张说的推荐,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同撰《六典》和《文纂》。开元十三年(725)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
贺知章秉性放达,晚年更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天宝初(742),归隐镜湖。他的诗仅存19首,除了郊庙乐章、奉和圣制等,只有6首绝句,却留下了《咏柳》《回乡偶书》这样传诵千古的名诗。
这首《咏柳》,一直是小学语文必背的70首古词之一。
张潮是曲阿(今江苏丹阳)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时代。
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他的《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
采莲词: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胡令能,贞元(785—805)、元和(806-820)年间人,生平事迹不可考,只知道他年少时是一个手工工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所以在他有诗名以后远近人还叫他做“胡钉铰”。后来他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圃田。
胡令能的诗在《全唐诗》只有4首,其中《小儿垂钓》是小学必背古诗之一。
另一首《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又题为《咏绣障》,歌颂绣工的高超技艺,写得既有情况,又有合理想象。
李约(751——810?)是大唐宗室后裔,元和中曾当过兵部员外郎,后来弃宫隐居。他的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0首。《唐才子传》说他“心略不及尘事”,读他的《观祈雨》这种评价也不一定对。
曹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出生于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县西南)盐商家庭,从小就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读过书,会写文章,会写诗,并且很有武艺,骑马,射箭,样样都能。他到京城长安应过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对考试制度的腐败,考场的黑暗,有深切的感受。唐值宗乾符二年(875),黄巢领导农民响应了王仙芝领导的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斗争,号“冲天大将军”。
中和四年(884)七月,起义军陷人唐军的包围,终于失败,黄巢自杀于莱芜东南的狼虎谷。黄巢领导的起义战争继续了十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战争之一。黄巢诗存下来的很少,《全唐诗》仅存3首。
这首《题菊花》志向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的大胆想象。
最有名的,也许是这首《不第后赋菊》,后面一句“满城尽带黄金甲”,几乎是尽人皆知。
崔郊只有一首诗,居然无数人都知道这首诗中的“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金昌绪是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其事迹不详。《全唐诗》存诗一首。这首《春怨》也被称作《伊州歌》。
唐代的确是一个诗的国度,贩夫走卒的诗也会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END)
参考资料:余冠英《唐诗选》《全唐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