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第一毒舌:才华横溢却管不住嘴!
发布时间:2025-09-03 19:20 浏览量:6
“狗改不了吃屎,人改不了嘚瑟”,这话搁在1400多年前的北齐,简直就是为一位大才子量身定做的。他才华横横溢,却生生把一手王炸好牌,打得稀烂……
今天咱们聊的这位主角,名叫卢思道。这老哥,那可是北齐文坛最闪亮的一颗星,江湖人送外号“八米卢郎”。啥意思?就是说皇帝死了,让大家写诗悼念,总共选了十首好诗,他一个人就独占八首!这实力,简直就是当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照理说,这样的人物,那不得官运亨通,混得风生水起?
可偏不!他这辈子,干啥啥不顺,官儿越当越小,最后差点把命都丢了。一切的根源,就因为他那张破嘴——比鹤顶红还毒。
卢思道这人,天生自带“把天聊死”的Buff。
有一次公司团建(同事聚餐),大家喝酒写诗助兴。有个叫庾知礼的同事,手快,唰唰唰先写完了。一看卢思道还在那憋着呢,就笑着问了句:“卢老师,您这绣花呢?咋这么慢呐!”
本来就是个玩笑话,大家乐呵一下就完了。
您猜卢思道咋回?他白眼一翻,冷冷道:“你自己编破草席的,倒嫌我这织锦绣花的慢?” 好家伙,一句话,全场瞬间鸦雀无声,空气都冻住了。庾知礼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有一回,好脾气的同事小辛(辛德源),写了首新诗,美滋滋地拿来请他指点。小辛谦虚地说:“我昨天想写个羌族老奶奶,憋了一天,就憋出一句‘黑头巾挂在肩头上’。”
卢思道听罢,想都没想,接茬就说:“那下一句还不简单?‘黄铜簪子插脑门上’啊!”
您听听,这是人话吗?小辛当场就被怼得脸色通红,下不来台。卢思道却觉得自己幽默极了,才华横溢。
就这情商,在今天的职场,活不过第一集。在古代官场,那就是自毁长城的炮灰。
如果只是嘴贱,或许还有救。但卢思道把这份“才华”用在了方方面面。
他家里穷,想娶个大户人家的姑娘,凑不起彩礼。咋办?这位仁兄脑子一热,直接去国库借钱,一借就是四十万!关键你去借钱,好歹给管事的库房小吏递个红包,说点好话吧?
他不!他觉得凭自己的身份和才华,借钱是给你国库面子,理直气壮,昂首挺胸就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小吏气得牙痒痒,反手就是一个举报。不仅卢思道被一撸到底,罢官回家,还连累了他的顶头上司、号称“清郎”的吏部尚书袁聿修也被免了职。
好朋友小辛后来跟人吐槽起来,还恨得牙痒痒:“别人借钱都知道烧香拜佛,就他,像是去讨债的!”
这还不算完,他连自己亲戚都不放过。他有个叔叔,有十个儿子,大儿子最有出息,但字叫“畜生”。卢思道可逮着梗了,到处跟人宣扬:“我叔家十个儿子,加起来都不如‘畜生’!”
就这为人处世,他把同僚、上司、亲戚,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一遍。路越走越窄,混不下去,纯属自己作的。
后来北齐灭亡了,包括卢思道、颜之推(《颜氏家训》作者)在内的一大批文人,都被当作战利品抓到了北周。
因为名气大,出身好(范阳卢氏),他开局还不错,被封了官。但他很快又卷进一场叛乱,差点被拉出去砍头。幸好有个将军欣赏他的才华,刀下留人,但官帽又没了。
等到隋文帝杨坚得了天下,看他这臭脾气和不靠谱的前科,实在不敢放身边,干脆一脚把他踹到地方基层,当了个小太守。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八米卢郎”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那时候,他偶遇了同样落魄的老友小辛。两人一起寄情山水,喝喝闷酒。卢思道写了篇《孤鸿赋》,把自己比作落单的天鹅,哀叹命运不公,怀才不遇。
可他直到这时候,还没想明白一个道理:不是风太大,而是他自己站歪了。
人生最后几年,他一度有机会在隋朝太子杨勇身边东山再起。结果太子拿着他当年写的评论北周皇帝的文章(把皇帝骂得狗血淋头),问他:“卢先生,不知道你以后会怎么写我父皇和我呢?”
卢思道当场哑口无言,机会再次溜走。
哪怕到最后,路上遇见已经飞黄腾达的老同事李德林,人家客气一句:“卢老师,站太阳底下多晒,来树荫下站会儿?”
他还能死鸭子嘴硬,回一句:“热就热吧,我可不想站‘李’树下!”(谐音梗,讽刺李德林)
真是用生命在践行——“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卢思道这一生啊,就是一场大型“性格决定命运” 的现场教学。
他像极了咱们身边那种有点本事但浑身是刺的人,觉得自己最有才,别人都是傻子。管不住嘴,看不懂局势,低头比杀了他还难。
老话说得好:“狗改不了吃屎,人改不了嘚瑟。” 有才华是好事,但行走江湖,最终拼的还是人品和情商。不会做人,再大的才华,也可能变成砸自己脚的石头。
卢思道用他磕磕绊绊的一生告诉我们:人啊,可以有点脾气,但千万别有太多的臭毛病。不然,现实的大耳刮子,迟早会扇过来。
关注我,每天看点有意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