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复杂身份代表人物—西晋宗室、北齐驸马、北周国丈和南陈郡公

发布时间:2025-08-13 16:03  浏览量:3

西晋灭亡之后,司马家的后裔分崩离析,有的死于亲族刀下,有的命丧胡人乱军,也有那么几个脑筋活泛的人带着血脉硬生生钻出一条路来。谁能想到,宗室血脉漂在乱世里,还能在边塞落地生根?这要说起来,历史的安排真不是任何剧本能写得出来。司马保,这个名字很一般,他的身份却一点都不普通。他祖上是司马懿弟弟司马馗,七拐八拐,到了西晋南阳王一枝。西晋快倒台那会儿,他没选拼死一搏,带着亲人远走他乡,凉州成了他新的落脚地。

时光流转,几代以后,司马家人又从凉州迁到了云中。北魏的六镇体制下,这里已经成了汉胡杂处的大边疆。可司马家有点底蕴,教育和文化积累不像鲜卑部落那些只知舞刀弄枪的人。转了一圈,到了司马兴龙那一辈,他就靠着脑子和笔杆子当上了鲁阳太守。

他的儿子司马子如,一副爱结交豪杰的样子,在北地转了很久,把还没发迹的高欢当成朋友。六镇大乱的时候,没想着死磕,家眷一拉,南下逃命。说来也巧,投奔了尔朱荣,得了高看一眼的待遇。

尔朱荣死后风云突变,北方势力对垒,司马子如站队高欢。事实证明,站队这活讲究时机讲究眼力,司马子如成了当时的“四贵”之一,权力直通北齐政权。后来晋升一路高歌,封号一摞。可能吃过太多苦吧,他儿子起名叫司马消难——消灾避祸的意思,这多多少少有点前怕狼后怕虎的意思了?

算下来,司马消难还是江南王族里的一条根。少年时期聪明,书也读得多,还长得玉树临风,这种人总不会吃大亏吧?高欢一看这女婿,又亲又近,直接把女儿嫁了过去。

官场大门就这样大大方方为他敞开了。驸马都尉,黄门郎,一路走下来,比那些靠战场拼命往上爬的鲜卑将领可舒坦多了。看着顺风顺水,其实不过就是才子气质,架不住权贵青睐。人到中年,做地方官去了,觉得仕途无望,日子能糊弄就糊弄。

高洋即位后,大臣们的命变得更薄了。有人说高洋喜欢喝酒,一醉起来,对大臣生死毫无顾忌。朝堂上,一本正经地准备遗书的风俗就这样兴起了。司马消难这时依然官运未绝,不过日子一紧,家里鸡犬不宁。夫人不满意,常常进宫诉苦,一段姻缘本来寄望于权力纽带,最后成了麻烦来源。

宫里也不是安稳地儿。高洋昏醉发飙,把司马消难贬出去做北豫州刺史。有人弹劾,说他贪污,视钱如命。可当地军民却对他感恩戴德,常常收了他的“好处”。说白了,他不过是左右逢源,一边糊弄天子,一边讨好眼皮底下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左右逢源?也许只是自知明天会不会掉脑袋,早点铺条后路。

高洋无聊了,突然召弟弟高涣。高涣也怕死进宫,杀了使者跑路。大家揣测,高涣可能会投奔司马消难。这种风声传到皇帝耳朵里,多半要惹麻烦。

偏偏司马消难的堂弟和当朝御史不对付,御史就趁机整人。派出干将,杀气腾腾地往北豫州一走就是几个人被关了。司马消难彻底慌神。想来想去,不如先下手为强。

他干掉御史,拉着北豫州直接投奔北周。北周当然高兴,封了大将军,给了侯爵。以后朝堂有份,俸禄不缺。杨忠、高欢的关系跟链条似的,越扯越远。就这样,不知不觉又成了北周的“铁杆”——所谓“马骨”一词就是要当大用。

杨忠和司马消难谈得来,常常往来,两家小孩都混得熟。杨坚小时候还喊司马消难叔叔。权力场上的亲近,不过是互相利用。日后,司马消难的女儿成了北周皇后,这个家族转了一大圈,又成了国丈。

但局势又变了。杨坚掌权后,不大放心“叔父”,直接把司马消难调离京城。相处几十年,司马消难很明白,杨坚这人不会随便留人情。他听说尉迟迥反了,马上勾通起兵。以为能成事,可天总不会照着剧本走。

尉迟迥反叛泄露,杨坚借刀杀人,派韦孝宽平乱。司马消难只好跟进,杀死不服的手下,举兵响应。还不放心,把儿子送去南陈当人质。希望南陈出兵,也许他是真的被吓坏了。

结果很快,王谊带兵杀来。司马消难听说就慌了。八月初六,连象征抵抗的架势都懒得摆,落荒南逃。你说他没本事吧,他能做几十年高官;你说他有本事吧,关键时刻又成了缩头乌龟。

南陈的皇帝盼着有本事的北方人投奔,急急给他加封。还没坐热,几天又追加了大都督的头衔。至于他有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呢?历朝历代的那些举人,有几个真的被南朝登用?又有几个跳过命运的局限?

多年以后,隋军踏过长江,消灭南陈。司马消难被俘,押送回北方。见了杨坚,故人之情勉强赦了一条命,让他去做乐户。二十天后,又叫来赦罪。奇怪的是,这回见完没多久,司马消难在家里病死。

有人说他怕羞自尽,也有人讲是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有意思的是,这份结尾还挺符合作为“反复无常之人”的人生。时局恶劣,人心浮动,有些人上天给了一手好牌,自己打得稀巴烂。有些命运,原本就没什么逻辑。司马消难的故事,今天听起来像个寓言。忠诚、机变还是权谋?答案未必重要。

甚至说,这种人既聪明又世故,处处皆是人情,但终究换不来一份安心。仕途也好,家业也罢,分秒变化,没人能提前安排。你说他是时势造英雄,还是机会毁了他?换个说法,乱世之中,能活下来本身就已不易。

剩下的,不过是让后人议论罢了。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