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巨匠的失婚之痛:八年生八胎的发妻为何毅然离去
发布时间:2025-08-31 18:38 浏览量:8
1922年的春天,四川内江张家大院里张灯结彩。23岁的画坛新秀张大千迎娶了15岁的黄凝素,街坊们都夸这是才子配佳人。新娘子穿着大红嫁衣,羞怯地低着头,她没想到这场婚姻会持续整整二十五年。
黄凝素出身书香门第,读过几年新式学堂。嫁入张家后很快展现出当家主妇的才干,不仅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帮丈夫磨墨铺纸。张大千作画时,她总是安静地在旁边伺候笔墨,偶尔提些建议让丈夫惊喜不已。
但甜蜜的新婚生活没过多久,生育的重担就接踵而来。1923年长子心亮出生,1925年次子心诚降临。等到1928年三子心一出生时,张大千已经开始频繁外出写生。黄凝素常常抱着吃奶的娃娃,手里还牵着两个蹒跚学步的幼儿。
最辛苦的是1932年,她怀着八个月身孕还要操办张大千的画展。那天布展到深夜,突然肚子作痛,赶紧叫黄包车去医院。生下第四个孩子后,大夫悄悄劝她:“张太太,您身子亏空得厉害,该好好歇歇了。”
可张大千的艺术事业正在上升期。1933年他首次在南京举办个展,需要妻子全程陪同应酬。黄凝素穿着紧绷的旗袍,踩着高跟鞋站了一整天,晚上回旅馆发现又怀上了老五。
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逃难到青城山。在道观简陋的厢房里,黄凝素居然又接连生下三个孩子。道士们都摇头:“这位太太简直是在拼命。”她苦笑说:“大千喜欢孩子多热闹。”
真正让黄凝素寒心的是1943年。她在重庆医院刚生下第八个孩子,就听说丈夫在敦煌与某女弟子关系暧昧。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家,看见张大千正兴致勃勃地临摹飞天壁画,对她只是淡淡问了句“身体可好”。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孩子们都进了学堂。黄凝素突然发现自己闲下来了。她开始参加妇女联谊会的活动,读到鲁迅写的《娜拉走后怎样》,心里像被什么戳了一下。
转折发生在1946年秋天。黄凝素重感冒卧床三天,张大千却要去上海办展。她轻声说:“这次能不能陪陪我?”丈夫边收拾画具边答:“画展耽误不得,你让佣人熬点姜汤喝。”
1947年元旦刚过,黄凝素平静地提出离婚。张大千惊得摔碎了乾隆年间的砚台:“你疯了?咱们这么多年……”她拿出早就写好的离婚协议:“孩子们都大了,我也该为自己活一回。”
最让张大千难堪的是,黄凝素只要了极少的赡养费。她说:“我不是图钱财,只想找回自己的日子。”离婚后她搬到成都,参加了妇女扫盲班,后来成为小学美术老师。
张大千晚年曾对友人说:“凝素跟我时还是个孩子,走时却像个老人。我画尽了天下山水,却读不懂结发妻子的心。”这段婚姻的终结,折射出民国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文献来源:
1.《张大千年谱》,吉林美术出版社
2.《民国艺术婚姻实录》,上海文艺出版社
3.《四川妇女运动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4.《张大千传》,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