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闹革命,一介书生敢骂贼 漫谈文化巨匠郭沫若

发布时间:2025-07-25 00:54  浏览量:1

在历史上,说起郭沫若这个人可不简单,按百姓的说法叫风流才子。他不光笔头子硬,还文采飞扬。其书、字、诗、考古和文章样样精通,这些多元的成就。堪称是横跨文、史、考古三个领域的文化巨匠。

他的文字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这种“文以载道,行以致远”的实践,让他超越了单纯文人的身份,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参与者。

他曾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他又曾以笔为刃,写出了声讨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他在1927年革命低潮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八一南昌起义。完成了从革命参与者到历史见证者的光荣实践,他的人生从没有仅限于书斋之中。

他不仅以诗笔描绘时代风云,更以行动投身于历史之中。其多重身份与复杂经历至今仍吸引着大家的讨论。

在1927年,蒋介石搞四一二政变,对着自己人动刀子时。刚从北伐前线亲历这场背叛的郭沫若,旋即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篇檄文。文章直指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民众的本质,字字铿锵,如匕首刺破了时局的迷雾。

在那个多数文人或沉默或依附于权贵的年代,郭沫若的呐喊需要何等勇气?有人会说书生骂人有何用,可那时这份胆气却要比多少拿枪的人都厉害。俗话说,一文胜过三师,这篇文章让多少人从糊涂中醒了过来。

更让人佩服的是,当蒋介石通缉他,全国到处抓他时,他更是在那时候加入了共产党。而那时候入党等于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

知道徐特立老先生吗?我记得在中学课本上有一篇,毛主席祝贺徐特立五十岁生日的文章。毛主席称赞徐特立先生说:当革命进入低潮的时候,有人离开了共产党,有的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而你却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徐特立他也是在“四一二”之后入党的,他们都看透了当时的世道,认准了革命方向。这份气魄让人起敬,因为他们不光是喊口号,而是把自己的命跟革命绑在一起了。后来他们都参加了南昌起义,在枪林弹雨中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新起点。

近年来有人没事干,总爱病诟郭沫若。鸡蛋里挑骨头,说他跟伟人太紧了,软骨头云云。他们不知道,评价历史人物应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在动荡的年代,个人的选择往往受制于时代局限。而他关键节点的立场是始终与进步力量同行的,始终是为民族复兴呐喊的,这些都是清晰却坚定的。

人们不仅会问,这些病垢他的人到底凭啥?是看过他写的书了,还是知道他干的事了?他们不问问自已,当人家在为革命拼命的时候,这些人在哪儿呢?

要我说诋毁别人容易,可自己能不能拿出点儿真本事出来比比?论革命胆气,论笔下功夫,论学问能力。真要比起来,他们比郭沫若一定会差远了。

任何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过分的苛责或刻意抹黑,本质上是对历史复杂性的简单化。说到底,评价一个人要得凭良心,得看历史,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问。

郭沫若这个人敢爱敢恨,敢作敢当,为革命豁的出去,为文化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事儿。这样的人我们就得认,就得敬。而那些瞎叨叨的人,只能随他们去吧。我想,历史是摆在那儿的,好赖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