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海》④|生死皆在七夕,李煜的才子骨与帝王劫
发布时间:2025-08-29 21:52 浏览量:1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跨山海》这本书。
当花瓣飘落、春水东流时;当人生长恨,独自凭栏时,人们总会在帘外潺潺的细雨中,在异国他乡的东风里,想起那个最会写词的薄命君王—李煜。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文字,走进君王李煜的人生。
事与愿违
公元961年六月,在南唐的首都金陵,一场盛大的登基典礼正在举行,一位名叫李从嘉的青年,正一步一步走向那张象征最高权力的龙椅。
从此他将拥有一个新的名字——李煜。
李煜一点都不喜欢当皇帝,在即位之前,他从未有过争夺皇位之心。
李煜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从盛唐的巅峰跌落下来,四分五裂,又将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的时期。
这是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动乱年代,刀光剑影、弱肉强食。
五代十国,最短的只存活了4年,最长的也不过80余年。
然而,乱世的风雨,都被屏蔽在了李煜的身后。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少年,眼中看到的尽是南唐三千里山河的富饶与辽阔。
李煜七岁时,祖父李昪去世,他的父亲李璟继位,历史上称为南唐中主。
作为帝王,历史学家评论李璟空有经略之志,却不会用人。
中主朝党争激烈,李璟却重用被称为“五鬼”的冯延巳、查文徽等趋炎谄媚、专横猖狂的臣子。
治国才能平庸的李璟对南唐的文化事业格外重视,他热衷于兴办教育,爱好搜集文献图集。
公元949年,李煜十三岁,这一年的正月初一,大雪纷飞,李璟命群臣登楼赋诗,同宴唱和,并让人集成图册。
这次活动在李煜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的雅好让他感到亲切。
对李煜来说,李璟是一个理想的父亲,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师。
他不仅为李煜提供了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还引导鼓励他走进了一个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
在南唐温柔缱绻的审美氛围中,少年李煜逐渐长大。
在父亲的庇护下,他本来可以过得自由自在,做一个富贵闲人。
但他生在帝王家,眼前还有皇位。
公元959年九月,在晋王景遂过世近一年后,太子弘冀莫名暴毙。
相传弘冀不择手段杀死自己亲叔叔以后得了心病,连日梦见叔叔景遂变成各种各样的厉鬼来找他,弘冀因此受到惊吓,暴病而亡。
叔父和兄长先后去世,皇位就这样砸在了毫无准备的李煜头上。
公元959年,李煜被封吴王,入主东宫。
就在李煜成为太子时,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正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的带领下厉兵秣马,谋划着统一大业。
在与后周的战争中,南唐接连失败,李璟无奈之下去帝号,改称南唐国主,将长江以北的国土全数奉送给后周,并答应每年向后周进贡。
李璟的性格决定了南唐的命运,也决定了继任者的命运。
公元961年,李璟在焦思苦虑中去世,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就在李煜即位的前一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宋朝。
在五代十国这场混乱的历史大片中,他将成为收拾残局的主角。
南唐立国24年,到第三代李煜时,已经走到了衰败的末路。
从李煜接下南唐国印开始已经注定,在历史的舞台上,他只能充当一个配角。
李煜在登基第一天就给自己惹了麻烦。
古代天子即位一般要大赦天下,按照仪式的流程,要在宫门前竖一根七丈高的长杆,杆上立一个木头雕刻的鸡,头部用黄金涂饰,口里衔一根绛红色的旗帜,然后宣读赦令。
这种仪式被称为“金鸡消息”。
作为已经向北宋称臣的属国君主,李煜登基却用天子的礼仪。
消息传到汴京,赵匡胤大发雷霆。
这时,南唐驻留汴京的官员急中生智,辩解说李煜只是在自己的境内作作样子,哪敢用金鸡,用的是一种怪鸟,所以是“怪鸟消息”。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就此作罢。
虽然赵匡胤的火气消了,但李煜在南唐听到这个消息,神经骤然紧张了起来。
他马上亲自草拟缮写了一篇《即位上宋太祖表》,派人送给了赵匡胤。
在这篇上表中,李煜向赵匡胤陈述了袭位的缘由,表示自己既不是做皇帝的料,也没有当皇帝的心,他会坚定不移、全心全意地做宋朝的下属。
为了表示忠诚,随同这封报告,李煜还送上了一份大礼:
两千两金器,两万两银器,三万匹绫罗绸缎。
这还不算,李煜还把这种进贡变成了常态,他几乎是时时贡,事事贡。
然而,李煜的委曲求全并没有换来赵匡胤的仁慈。对于李煜,这仅仅是开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经过半个世纪的优胜劣汰,历史选择了北宋来完成统一的大任。
鸦啼影乱
公元954年,是李煜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年。
这一年,他十八岁,依照父命,娶了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娥皇为妻。
据记载,娥皇盛于容貌,通书史,善歌舞,犹工琵琶。
原本因政治原因缔结婚约的两人,婚后却珠联璧合,天从人愿。
他们携带各自的艺术细胞投入对方,迸发出了炽热的情感。
公元961年,李煜二十五岁,他在金陵登基,正式成为南唐国主,娥皇被册封为皇后,史称大周后。
然而,李煜和娥皇成婚的第十年,也就是公元964年,娥皇突然病倒在床,久治不愈。
与此同时,一位神采非凡的妙龄少女来到了李煜的身边,在李煜的情感世界里,她将掀起巨大的波澜,这位少女便是娥皇的妹妹。
公元964年秋天,在瑶光殿的西房内,娥皇已经缠绵病榻许久,李煜派人将娥皇的母亲和妹妹接到了宫中。
本来想给娥皇抚慰的小妹没有想到,她的入宫,抚慰的不是病危的姐姐,而是仓皇绝望的李煜。
南唐风雨飘摇的政权、大周后的病情给李煜带来了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此时出现在面前的小周后,成为了他绝望中的救赎,她是另一个嫩绿的、有着蓬勃生机和希望的娥皇。
频繁的幽会,使李煜和小周后的感情日益升温。
一天,娥皇异乎寻常地清醒了,在和小妹的交谈中,得知她已进宫多日,却并未探望自己,娥皇本能地意识到了什么。
爱情的裂痕,给她带来了比疾病更深的痛苦。
就在这时,一个更大的晴天霹雳给了娥皇致命的打击,也将李煜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刚刚四岁的儿子仲宣意外夭折。
亲情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加剧了娥皇的病情,仲宣夭折后不久,娥皇去世,只留下一封要求丧事从简的遗书。
这一年,她二十九岁。
幼子和爱妻的相继离世让李煜悲痛欲绝,史书记载他“哀毁骨立,杖而后起”。
他亲自给娥皇写了一篇两千字的诔文,署名鳏夫煜。
也许是天意,在娥皇去世的第二年,李煜的母亲钟氏圣尊后也离开了人世。
按照古代礼仪,李煜要守孝三年,与小周后的婚事被迫推后。
公元968年冬十一月,李煜守孝期满,不顾韩熙载、徐铉等众多大臣的讽谏,执意用皇家最高仪仗迎娶小周后。
据史书记载,迎亲当天全城轰动,通向宫城的御街两旁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李煜不仅赐宴群臣,还不惜府库钱财,另赐天下,让民众欢宴。
迎娶小周后,让李煜的日子重新变得鲜活起来,相传,李煜为小周后搭建了一个花屋,取名为“锦洞天”。
在这个别致的花花世界里,李煜和小周后尽情享乐,忘却了国事带来的烦恼,沉溺在醉生梦死的春天。
而此时,北方开封大内,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正盯着眼前的地图,谋划着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步骤。
公元963年,荆南首先被荡平。
公元965年,西蜀不战而溃。
邻国灭亡的教训,并没有让李煜改弦易辙,励精图治。
就在这时,一个法号叫作“小长老”的宋朝间谍,披着僧人的外衣来到了李煜身边。
李煜在“小长老”的蛊惑下完全失去了斗志,无心打理朝政,只管烧香拜佛。
而南唐内部的各种情报,通过“小长老”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北宋。
面对着南唐江河日下的国势,从即位之初,李煜就定下了对宋朝恪守臣道的国策。
他不停地送礼赔小心,旨在苟安。
公元971年,赵匡胤灭南汉。
此时中国的南方就只剩下两个国家了,一个是南唐,一个是吴越。
公元974年闰十月,就在宋军面对长江阻隔一筹莫展时,一个叫樊若水的人出现在赵匡胤面前,献上了在采石矶造浮桥渡江的计策。
根据樊若水的情报,北宋军队在采石矶架起了浮桥,终于越过长江天堑,踏足南唐国土,这是一场军力悬殊的战争。
公元975年九月,润州失守,金陵失去了后勤补给,成为孤城。
无奈之下,李煜派大臣徐铉和周惟简到开封去,乞求赵匡胤退兵。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徐铉一见到赵匡胤,大喊李煜无罪,北宋不应该无故讨伐。
可是这一次,已经胜券在握的赵匡胤不再客气了,他厉声呵斥徐铉,说出了流传后世的名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
李煜最后一点侥幸的心理,完全落了空。
独上西楼
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城陷,李煜率领亲属官员肉袒到城外投降。
所谓肉袒,是古人祭祀或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恐的一种做法。
最初必须去衣露体,后逐渐简化,只去冠袍,保留短衣。
李煜用这种方式向赵匡胤表示彻底认输,同时也宣告南唐正式灭亡。
公元975年,在新年即将到来时,李煜彻底结束了他帝王的生活。
李煜到达开封时,是农历正月初二,新的一年刚刚开始。
但李煜的世界不再有花月春风,他被幽囚在违命侯府里,不得私自会客。
心中的痛苦无法排遣,酒成了他最密切的伴侣。
相传,赵匡胤大概担心李煜会醉死,曾下令停止给他供酒,后来,在李煜的再三恳求下,才恢复供应。
然而,让李煜更为痛苦的日子很快来临了。
公元976年十月,在神秘的“烛影斧声”之夜,宋太祖赵匡胤莫名其妙暴毙,其弟赵光义迫不及待地继位。
赵光义称帝之后,下诏废除李煜的爵位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
然而,表面宽大的宋太宗赵光义,不仅没有给李煜带来阳光,反而给他施加了更大的打击和折磨。
小周后随李煜来到开封后,被封郑国夫人。
据宋人的笔记中记载,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频繁传召小周后入宫。
小周后每次入宫,一去便数日,回来后对李煜又哭又骂,而李煜却只能选择沉默。
国破家亡,难以启齿的凌辱,尊严被一次次践踏。
在千百次心痛的挤压摩擦下,血泪化作词章,李煜进入了创作的巅峰状态。
从一代君王到任人宰割的囚徒,人生的骤变,使李煜的所思所感不再局限于闺房和男欢女爱。
李煜在亡国后的作品,几乎首首都是经典。
身为臣虏,安危难卜。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应该屏气敛声的李煜却在词中反复表达对故国的怀念,这些词作很快在宋朝的文人学士中流传开来。
宋太宗赵光义读过后,怒火与忌惮愤然而生,他决定派人再去考验李煜。
公元978年的一天,原南唐旧臣吏部尚书徐铉,奉宋太宗赵光义的命令前来看望李煜。
李煜被囚开封后,朝廷严禁南唐君臣私下见面,两人几乎没有往来。
见面后,徐铉下意识要行君臣之礼,被李煜阻止。
往事已成空,两人有千言万语,却只能长久地沉默。
最后,李煜叹息道:“悔不该当初错杀潘佑、李平。”
潘佑和李平都是南唐当时力主抗击宋军的大臣。
潘佑曾经献计,想要派人放火烧掉宋军隐蔽在江边芦苇丛中的千艘战船,以此阻止宋军南下。
但当时李煜优柔寡断,放弃了这次机会,最后又治罪潘佑、李平,致使两人自杀身亡。
李煜和徐铉的谈话原原本本地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杀心由此而生。
公元978年的七夕,是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
当晚,随同李煜一道归降的后妃齐聚在院内,为李煜拜寿。
虽然场面、气氛无法同亡国前相比,但还像往常在金陵一样,庭院里张灯结彩,摆放好了祝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酒食瓜果。
酒过三巡,眼前的景象再次勾起了李煜对故国的回忆。
他濡墨运笔、一气呵成,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虞美人》竟然成了他的绝命词。
据宋人记载,赵光义在宫中听说李煜命人高唱“故国不堪回首”之句时,再也按捺不住对李煜的杀心。
他紧急宣召弟弟赵廷美入宫,让他代表天子前去给李煜祝寿,并赐了一壶下有牵机药的美酒。
李煜饮过毒酒,当天夜里,在他刚刚跨入人生第42个年头时,气绝身亡。
有意思的是,在李煜去世仅仅148年后,金兵大举南下,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和数不清的宫中藏书、珍宝被押送北方。
北宋亡国的细节和北宋灭南唐惊人地相似,宋徽宗和李煜的命运也如出一辙。
作为帝王,宋徽宗和李煜都是失败的,但是他们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开疆拓土。
宋徽宗赵佶书法、绘画独步天下,而李煜则在词的世界里重获尊严。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李煜的传奇人生。
接下来,我们又将开启哪位词人的精彩故事呢?
- 上一篇:篡位的好皇帝
- 下一篇:华晨宇七夕为粉丝准备8万朵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