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

发布时间:2025-07-07 06:51  浏览量:1

李煜,原名李从嘉,于937年出生于金陵,其父亲是南唐中主李璟,祖父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

李煜自幼在深宫长大,从小接受着琴棋书画的熏陶。

史料记载,李煜善诗文、工书画。

其出身帝王之家,深受皇宫亲眷及宫人的宠爱,这也造就其尚奢侈、好声色。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按照排位,南唐帝位的继承自然轮不到他。

尽管如此,其因貌有奇表,也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史料记载,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

就是说李煜长着一口大龅牙,并且一只眼睛具有两个瞳孔,外貌形象巨丑。

当时有人就说闲话,李煜长的巨丑恰似天降异象,有天子之气质。

而其长兄李弘冀颇有军事才能,但为人猜忌严刻,自然听不了这番言论,也就处处针对李煜。

对于李煜而言,长的丑也是种罪过。

而为了不惹祸上身,李煜则沉浸诗画和宫廷奢靡的生活,不问政事;慢慢的把自己培养成了十分典型的佛系青年,同时还给自己封了很多外号:如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等等,以表明自己无意争位,志在山水。

所以前期李煜的诗词,与其生活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由于李煜深居奢华宫廷,其生活圈子狭小,没有过多的忧心事。

宫廷之中男女之间的情感,灯红酒绿的生活,纷繁复杂的关系也就成为了李煜前期吟诗作词的素材。

而对宫廷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也使得其情思婉曲,内心的情感极其细密真切。

李煜现存词30多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词,题材多变,更多的是描写宫廷生活。

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长相思·云一緺》;

也有描写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的代表作《渔父词·浪花有意千重雪》。

公元954年,李煜娶了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并且十分美貌的周娥皇为妃。

两情相悦自无穷,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人都精通音律,所以经常你侬我侬。

李煜为她创作多首诗词,以记述他们之间在奢华宫廷里的香闺韵事、儿女柔情。

如《书琵琶背》、《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等。

同时,李煜还与周娥皇共同修复了失传的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

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李煜被封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

此时期,外部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方后周政权三度攻打南唐,南唐不敌,李璟被迫俯首称臣;

为避后周锋芒,李璟于961年迁都洪州(今南昌),并封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今南京)。

同年,李璟驾崩,李煜继位,复都金陵(此时才将名字从李从嘉改为李煜),立周娥皇为皇后(即大周后)。

这种身份的转变,或许李煜一时无所适从。

李煜虽才华横溢,但其佛系的个性和沉迷于玩乐态度,恐怕也难堪大任,而事实也是如此。

在李煜即位之初,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日益加重,朝廷内部党争激烈。

当赵匡胤建立的北宋政权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周而复始的内争中,人心涣散。

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式,李煜不得不向北宋赵匡胤俯首称臣,岁岁进贡,利用糖衣炮弹贿赂宋朝重臣,以得偏安;同时又暗中缮甲募兵备战,以防外患。

对内为加强中央集权和稳定朝政,其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使吏治有所好转。

五代十国时期暴虐无道的昏君甚多,但李煜天性纯孝好生戒杀;其上台后也实行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不过却未能持之以恒。

同时,李煜非常痴迷佛法,其即位以来,就开始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了大量资财。其推行的货币改革,亦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国库日益紧张。

安逸奢华的宫廷生活以及消极无为的佛系思想显然牵制着他,面对南唐后期的困局,李煜总是显的力不从心,游移不定。

在公元964至965年间,其年仅四岁的儿子和大周后,母亲钟氏,相继去世。

这给李煜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于是李煜作《昭惠周后诔》及《挽辞二首》,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和悼念之情。

此后又作《谢新恩》,以表达对亲人离世的怀思之情。

但李煜看似深情,但也多情。

在大周后还在世之时,其就临幸了大周后之妹女英,女英即小周后。

小周后与其姐姐大周后颇有相似之处,这也让李煜欲罢不能;

为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其还作词《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此词创作于964年前后,估计当时也是把大周后气的半死。

在大周后辞世三年,李煜即把小周后立为皇后,两人又开始了你侬我侬的宫廷生活,可是好景不长。

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屯兵汉阳剑指南唐;虽李煜岁岁纳贡,表现的服服帖帖,但是对于北宋而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煜此时吓破了胆,为求苟安,李煜于是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李从善向北宋朝贡,但李从善却被北宋扣押了。

面对紧迫国家形势,李煜忧心似焚,日夜设宴酣饮买醉,忧愁悲歌不已。

在此期间,为表达对其弟李从善的思念之,则还创作了《清平乐·别来春半》;

公元974年,李煜上表请求宋太祖释放李从善归国,但宋太祖未能答应。

同年,宋太祖招李煜进京,但李煜请病假不从。此举无疑惹怒了宋太祖,于是北宋大军水陆并进,挥师南下。

面对强大的北宋大军,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继勋统领兵马全力御敌,但却兵败如山。

据说,因李煜痴迷佛法,北宋就曾安插僧人间谍以蛊惑李煜,而李煜浑然不知,还称僧人为小长老。

在宋军兵围金陵之时,李煜曾找小长老商量对策,而小长老则命兵士诵《救苦观音菩萨经》以解围。

在南唐将亡之时,李煜再找小长老献策,而小长老也和他一样学会了请病假不从。

此后,李煜才知上当受骗,于是就把小长老给杀了。

但是此时的南唐的也仅存那么一丝血条了。

公元975年12月,宋军攻破金陵城,李煜奉表出降,南唐政权灭亡,李煜自此成为了亡国之君。

在金陵被攻破之时,李煜曾命人将其收藏的图书、画帖数万卷焚烧殆尽,其中就有钟繇、王羲之的许多真迹被毁,这对于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也是个不小的损失。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及小周后被俘送到汴京,宋太祖给了他一个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称号:违命侯;

在经历了国破为虏的重大变故后,李煜的诗词就不再局限于描绘奢靡的宫廷气息和男女之情,而是愈发具有悲剧性的亡国之作。

李煜前期的词体现出了委婉悠远、曲折淡然之感,而后期词则显得愈加空寂深邃,沉郁哀婉。

但是李煜后期词作无疑也成就最高、感情最深挚,也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

在李煜忍屈负辱的囚徒生活期间,面对亡国的愁恨和怀念故国的痛苦,其就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

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其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成为了李煜的绝命之词。

此词作于978年,此时的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

相传李煜于七夕当晚,李煜在其幽禁地命故妓作乐唱此词,而宋太宗闻知大为光火,于是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词也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成为其绝笔之作。

而除了诗词,李煜在书法,绘画、音律等方面亦有颇高成就,是中国古代史上不可多得的风流才子。虽李煜在历史上是位亡国之君,同时又是一位深情的负心郎。但是其那呼之欲出的才华,实在难以掩盖。以致于后人冠于其千古词帝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