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证券行业恶意代理维权治理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发布时间:2025-08-29 19:45 浏览量:2
2025年,对中国金融业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截至上半年,中央汇金公司旗下证券公司已扩展至八家之多。而伴随着证券行业掀起并购浪潮,“证券航母”正在缓缓向我们驶来。然而,金融黑灰产这一潜藏的暗流,正在肆意扰动着这艘金融巨轮的前行。
尽管金融市场监管已日趋严格,但证券行业依然面临着来自“恶意代理维权”团伙的严峻挑战。这些团伙通过信息窃取、伪造证据、虚假投诉等一系列不法手段,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更对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的侵害。
为了进一步打击和遏制此类违法行为,打击证券领域恶意维权联盟、上海利多星证券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权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于2025年8月29日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举办“合规共生 协同防御”主题研讨会暨打击证券领域恶意维权联盟揭牌仪式,此次研讨会上首次重磅发布《2025证券行业恶意代理维权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该报告系统性揭示了黑灰产的运作模式和内在逻辑,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旨在为证券行业的规范化治理提供一份内容详实有理有据的参考指南。
扰乱市场秩序
在金融市场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证券行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然而,近年来,随着P2P行业的崩塌和一些金融案件的曝光,叠加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累积,投资者信心受挫。在此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纷纷涌入相关行业,利用投资者的无助和恐慌,形成了一批具备丰富客户信息和娴熟施压技巧的黑灰产团伙。
这些团伙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客户的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交易记录等,进而制造大量的“虚假投诉”。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要求金融机构退还投资者的投资款项,甚至要求天价赔偿。这些恶意投诉不仅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据不完全统计,证券投资咨询行业退费金额持续攀升,年退费金额从2021年的13.4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2亿元,黑灰产从中非法获取营业收入超3.84亿元。
恶意代理维权成为行业退费金额攀升的关键贡献者,相关案例数据显示,其中恶意投诉造成的退费占比从2022年的45.6%上升至2024年的51.4%,对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黑灰产团伙的行为还加剧了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危机。一些投资者在不当操作遭受损失后,正处在情绪化当口,此时更容易被这些团伙利用,成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自身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深度剖析黑灰产全链条
《研究报告》首次完整呈现恶意代理维权的“四代演进”路径,详细剖析了黑灰产从最初的电话骚扰,到后来的网络水军,再到专业律所的包装,直至最新的AI+跨境混合形态的演变过程。
在最初的1.0版本时代,黑维组织通过身份包装,利用“金融维权斗士”噱头,聚焦“服务费退费”“投资亏损索赔”等痛点话题吸引眼球,以线下聚集围堵、电话连环轰炸、社交平台发帖抹黑为主要施压方式;而进入2.0版本时代,黑产团队顺势转向电话销售与私域社群运营,完成从“散兵游勇”到“体系化作战”的初步转型。
通过与部分突破合规底线的律所绑定合作,黑产团伙开始推动行业进入“专业化伪装”3.0阶段;而在发现短视频平台这一“流量金矿”后,黑产团伙借势掀起“线上裂变”风暴,开始进入AI+跨境混合形态阶段。这一最新阶段的标志是相关团伙开始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对投资者进行精准定位和诱导,使得相关行为更加隐蔽进而逃避打击。
与此同时,报告通过深入剖析黑灰产的运作模式,揭示了其通过黑客攻击、钓鱼网站等非法手段获取投资者敏感信息的技术细节。在流量来源方面,报告揭示了相关组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论坛等渠道的“撒网”引流模式。
报告针对性展示了黑灰产团伙的专业化和科技化特征,使得合规经营的机构和广大投资者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识别和防范潜在风险。同时,这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线索,有助于打击和遏制此类违法行为。
迫在眉睫
针对证券行业恶意代理维权现象日益严峻的问题,《研究报告》认为,针对性的行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立足金融市场长远发展,统筹法律、监管、行业、技术与社会力量,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综合治理体系。唯有坚持标本兼治、协同发力,方能从根本上遏制黑灰产蔓延态势,守护资本市场清朗生态。
报告结合“上海利多星报武汉儒旌公司批捕敲诈勒索案”“广东‘代理退保’案”等公安机关已侦破的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法律—技术—行业—公众”四位一体的治理框架建议。
在法律层面,报告针对性点出“金融黑灰产治理的困境,在法律层面体现得尤为突出,核心症结集中于两点:一是定性争议频发,专门立法与司法解释缺位;二是惩处力度不足,违法收益与成本严重失衡”。报告提出,法律是治理黑灰产的根本保障,需通过制度完善明确行为边界,提升违法成本,形成“不敢为”的高压态势。与此同时,报告建议监管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深化跨域协同治理,提升对黑灰产的精准打击与系统防控能力。
在技术和行业层面,报告建议推动各机构间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通过设立行业黑名单数据库及“证券黑灰产联合数据仓”等风险识别系统,收集和分析恶意维权团伙的信息和行为特征,实现对这些团伙的精准打击和防范。
在公众层面,报告建议加强金融安全教育的普及。通过加强金融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不仅可以减少恶意维权行为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素养和理性投资意识。
可以看到,在报告针对治理体系的愿景下,这些措施将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治理体系,有效压缩黑灰产的生存空间,净化市场环境。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动能的持续增强,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日趋重要。而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证券行业尤其需要一个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恶意代理维权等不法行为当下已然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治理和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利多星证券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才子在《研究报告》中建议,规范证券行业生态需各方协同发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首要强化自身合规意识,将其打造为抵御风险的“内生抗体”;相关平台需切实履行主体监督责任,对涉嫌恶意维权的内容严格开展审核与管控工作。唯有如此,外部监管、行业协同、司法打击才能具备坚实基础与明确靶向。
未来,证券行业应继续加强与行业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恶意维权等不法行为。同时,各机构也应加强自身风险防范和合规经营意识的培养,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随着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针对性调整了行业监管力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日趋完善,我们相信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得到有力保障。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样重要。投资者应加强对金融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理性对待投资风险,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同时,投资者也应积极参与行业的治理和监督工作,为行业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研究报告》的发布,为证券行业的规范治理提供了详实有力的参考,为投资者权益的切实保护和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证券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希望这份报告能为行业的良性发展翻开新的篇章,为构建金融安全防线、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