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最美,最经典的咏菊诗,分享给你,值得一读,收藏起来吧!

发布时间:2025-08-21 16:13  浏览量:2

——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浅译:菊花,你在秋天盛开。却从不与百花并丛,独立于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随势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之中!

这是一首以菊言志的小诗,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写于南宋灭之后。当时诗人隐居在苏州的一个破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就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无论至何境地,总不忘自己是大宋的子民。真是人傲如菊,文人风骨独放光华!

“宁可抱香枝头死”,句鉴宋代朱淑真的“宁可抱香枝头老”,略改一字“老”为“死”,更见其志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藁,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笔下的菊花,不媚不俗,一枝清新淡雅的美。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浅译:这是一首黄巢托物言志的小诗。诗人借咏菊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既表现了菊花的孤高傲世、不惧严寒的高贵品格。同时,又寄托了自己不甘命运、渴望主宰社会、从而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

——宋代.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浅赏:这也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诗。女诗人朱淑真以叙事绘菊之形态,色彩明艳、风姿动人,后笔锋一转,借菊花“抱香不老、不随黄叶”之态,赞其傲霜气节,托物言志,喻自己坚守初心、不媚世俗的人格之美。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出身仕宦之家,幼极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相传因婚嫁不满,生活不幸,最终抑郁而终,可叹了一代女才女。

——明代.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浅赏:明代才子唐寅的这首《菊花》,充满了游子思乡的味道。是啊,当故乡园子里的小路旁开满菊花,又有多少远在他乡为客未归的人啊,也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了。

《菊花》

——唐代.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浅赏:李商隐的这首《菊花》,借物抒怀,虽然诗中提到五柳先生,但根本点则不在田园。而是借菊花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期望,全诗虽锐意中有伤时,但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赵昌寒菊》

——宋代.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浅赏:大文豪苏轼笔下的菊花,药用价值很高,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这也是大多数喜欢菊花的原因。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浅赏:这是一首白居易很可爱的咏菊诗,你想啊,满园的菊花金黄一片,忽然瞥见中间有一丛白菊,洁白如雪霜满头,像不像一个白头翁混入了少年丛啊?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浅赏:黄巢笔下的菊花最霸气,世上绝对的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宋代.钱起

昨夜清霜冷絮稠,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浅赏:钱起笔下的菊花最深情!尽管西风无情摧尽落叶,然有菊花多情终不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