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戏曲年画:才子佳人,洞房花烛,人生喜事!

发布时间:2025-08-27 23:49  浏览量:1

七夕专题的戏曲年画系列,这一次想聊聊几幅七八十年代的作品,每一幅里都藏着不同的故事,看着就像翻开了旧时光里的浪漫与温情。

先看第一幅,画中是诸葛亮,身旁有位端茶的女子,该是他的夫人黄月英,旁边还有个读书的小儿,看场景该是 “诸葛亮教子”。

相传诸葛亮虽常年在外辅佐刘备,但始终重视子女教育,常叮嘱儿子诸葛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幅画便还原了他在家中教导孩子读书的日常,画面里满是居家的平和。

接着是 80 年代张弓绘制的《小借年》,这幅画色彩绚丽,一眼就能抓住注意力。画中两人正在拜堂,透着热闹的喜气。

《小借年》是传统戏曲剧目,讲的是书生王汉喜家境贫寒,除夕这天到岳父家借年(借粮食、衣物过年),岳父岳母不仅热情相待,还趁此机会让他与未婚妻爱姐拜堂成亲,故事简单却满是人情味,画里的喜庆劲儿正好贴合了这份温暖。

再看 1987 年的《鸟语花香》,画中小生穿绿色戏服,身旁女子着粉色衣裳,两人正一同赏花,画面清新雅致。

这小生的装扮风格很像越剧,越剧服饰素来柔美,配色明快,很符合江南的温婉气质。画名 “鸟语花香” 本就带着春日的生机,搭配两人赏花的场景,把那种青涩的浪漫藏得恰到好处。

还有原如云创作的《桃李梅》,画中是准备结婚的场景,新娘模样羞涩,透着少女的娇憨。

《桃李梅》是经典戏曲,讲的是袁家三姐妹(桃、李、梅)各有性情,小妹梅英更是聪慧果敢,不仅帮姐姐们摆脱了不幸的婚约,自己也与心仪的书生喜结连理,画中正是婚礼的片段,把那份待嫁的羞涩与喜悦画得很生动。

吴少云的《宝玉夜探潇湘馆》也很让人喜欢,画中主要人物身后是精致的花门,远处还有丫鬟、小厮的身影,透着大观园的雅致。

潇湘馆是黛玉的居所,宝玉夜探,本是两人之间细腻情感的体现,画里的花门、远景的人物,都把大观园的氛围烘托得很到位,也藏着宝黛之间那份含蓄的牵挂。

《三国演义》里 “刘备娶亲” 的故事, 刘备为联吴抗曹,前往东吴娶孙权之妹孙尚香,虽说是政治联姻,却也有几分传奇色彩,画里的喜庆场景该是婚礼中的片段;

还有张弓绘制的《宝莲灯》,这幅画人物脸庞五官大气,出乎意料的是画的是结婚场景, 按《宝莲灯》的故事,主角沉香是后来救母的核心,这幅画该是沉香父母(刘彦昌与三圣母)成婚的场景,算是故事的开端,满是初见的美好;

还有《张敞画眉》,画中小生穿蓝色戏服,正端着镜子给女子画眉,“张敞画眉” 本是历史典故,讲的是汉代官员张敞夫妻情深,常为妻子画眉,这份日常的浪漫,被画得格外动人;

最后是《孟丽君》,画中也是结婚场景,《孟丽君》讲的是才女孟丽君为救夫婿,女扮男装赴京赶考,最终得中状元,历经波折后与夫婿团聚,画里该是两人团聚成婚的时刻,把那份历经磨难后的圆满画了出来。

这一幅幅七八十年代的戏曲年画,不管是教子的平和、成亲的喜庆,还是赏花的浪漫,都藏着旧时光里的美好。

七夕看着这些画,就像把那些温暖的故事又重温了一遍,也让人想起小时候家里贴年画的日子,心里满是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