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腔唱出新花样!红古区这个村用“戏曲+治理”让移风易俗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5-07-12 00:06  浏览量:1

在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的田野乡间,湟兴村的秦腔旋律正演绎着不一样的“新曲”。秦腔艺术团的团长达朝梅等成员,成了村里最亮眼的明星。他们不再只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是拿起老曲新词的笔,将移风易俗的春风,吹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秦腔是西北人的魂,乡亲们都爱听。我们就琢磨着,能不能用这老调子,唱唱新规矩?”达朝梅经常摩挲着剧本思索,“刚开始也有人嘀咕,说唱戏就好好唱戏,掺和这些干啥?可看到《新风嫁女记》演完,台下拍手叫好的声音,我就知道,这路子走对了!”朴实有力的话语,道出了这个小艺术团创作的初心。

创作中,专班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创作出《文明新风曲》《彩礼风波》等多部生活化原创秦腔剧目。其中,以村民甘宪明嫁女的真实案例改编的秦腔短剧《新风嫁女记》成了典范。该剧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艺术特色,又融入了移风易俗的丰富内涵,赋予传统艺术新的时代生命力,大大增强了亲和力,使村民更易理解和接受新风理念。

为扩大政策影响力,湟兴村构建了田间剧场+云上舞台双轨传播体系。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农闲和节庆,搭建流动舞台、田间戏台、农家院落等演出阵地,迄今已开展60余场巡回演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线上开设秦腔微剧场,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剧目及经典唱段。新媒体端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万次,助力移风易俗政策通过网络辐射了更广大的人群。

每场演出后,湟兴村都会组织移风易俗大家谈活动,积极收集群众意见。据此修订村规民约,细化如“清茶烩菜办丧事”等自治章程。同时,村里完善奖惩机制:对模范家庭授予“文明之星”称号并给予积分奖励;违规行为则上“黑榜”公示并取消评优资格。通过事前引导—事中监督—事后奖惩的闭环管理,成功劝导35起大操大办行为,婚丧费用平均降低52%。村里的文明积分超市迄今已有800余人次兑换生活用品。

湟兴村的秦腔艺术团,不仅唱活了移风易俗这出“大戏”,更意外地“唱”旺了秦腔的传承之火。“看着娃娃们也跟着学唱了,我这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达朝梅团长看着排练室里几个认真学戏的少年,满眼欣慰。目前,艺术团吸引了40多名青少年加入,培养出了5支村级文艺小分队。少年的朝气注入古老的秦腔,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暖暖的人情味儿和新动能。

秦韵悠扬,新风荡漾。湟兴村的秦腔艺术团,用古老的腔调唱响了时代的新声,在丰富乡亲们精神家园的同时,也绘就了一幅文化传承与乡村善治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达朝梅和她的团员们,正继续用秦腔的旋律,在这片热土上谱写更加精彩的文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