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为何要处死当朝宰相?宰相到底犯了什么错
发布时间:2025-08-26 08:39 浏览量:1
刘屈氂:宰相、侄子、输家
说起来,权力这个东西,有时候比霉运还黏人。汉武帝杀了自己的亲侄子刘屈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皇帝又要砍亲戚泄愤了?可掀开历史那层老旧的灰,看进巫蛊之祸那些腥风血雨,你才会发现,这场风波背后的推手,偏偏就是这位貌似姓刘的宰相本人。还能怪谁呢?这出大戏,是他随手点的火。
先别急着替刘屈氂喊冤。聊起这个人,关系绕得像家乡的炊烟——你说他是武帝亲侄子,没错。可别幻想血脉能带来安全感。刘屈氂的爹刘胜,那是生孩子像下棋子似的,百多号儿子,一个屋檐下,兄弟多得快数不过来。你说自己是王爷的儿子,论实际能分的家产和资源,恐怕还比不上如今郊区被分多次的小别墅。
讲真,刘屈氂在那些兄弟中,既不是排行老大,也不是嫡系,生母说不定也是一张模糊的脸。所以多数时候,他能指望的,只有名字里那个“屈氂”二字,以及一支远远的亲情。有一点小权势,是有的——毕竟他盘踞在老爹封给的涿郡,当个太守。不说风生水起,起码日子还过得体面。
可是汉朝的权力,哪有那么安分?谁都知道,宰相之位,一般要唱大半辈子的“官场台阶舞”,一级一级熬。谁想到刘屈氂在涿郡待着,某天就被天上一锤直接砸进了宰相府,这一下提拔,简直像头一天还在种菜,转天就成了市长。
问为什么?说白了,还真轮不到他个人的本事,更多是朝堂上地动山摇的权力更替。要追溯得远一点,得说说前任丞相公孙贺的那摊破事。
公孙贺是谁?武帝的大姐夫,卫子夫的姐夫,你说这外戚的关系网,是不是越理越乱?这位公孙贺,在武帝还是太子时就是贴身侍从,靠着混脸熟,后来当了将军,又升到丞相,稳稳坐了十二年,是武帝朝权臣中的钉子户。
但你也懂,太平的江山不会长久,权力堆里总是藏着暗流。要说引爆点,还得回到那个敏感的年头。卫青去世后,汉武帝本能想着继续重用外戚,但这回没拨卫家,反而瞄上了李家——李夫人的兄弟李广利,被一通提拔,成了新晋“红人”。
外戚这东西,一旦多了就是祸,这下玩成了宫斗。李家上来,卫家哪能服气?彼此暗中较劲,原本坛坛罐罐的安宁就被掀了。
卫家还没来得及缓口气,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又捅出大篓子——“挪用军费”这锅,一下盖到头上。皇帝这边装样子处理,戏剧性地给出一个“特殊通关方式”:只要公孙一家能抓到犯法逃亡的“好汉”朱安世,就能戴罪立功。
当宰相搂着官印去追人,看似荒唐,其实背后全是套路。可朱安世这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落网后翻脸就咬,说公孙家“玩巫蛊诅咒皇上”。你猜呢,这东西搁谁头上都洗不清。
汉武帝再宠公孙贺,也扛不住“谋害皇帝”这顶帽子。所谓打虎亲兄弟,反贼自家人。眼看证据板上钉钉,公孙贺父子也就顺着死路走到底。
那迭宕起伏的几个月,京城里的老外戚山头被连根拔起,卫家瞬间成了雨后落汤鸡。太子、皇后都受牵连,能保住命的都在庆幸。此时朝堂权力失衡,大半官员都在赌下家是哪位新老板。
再看刘屈氂。前脚在涿郡喝风,后脚皇帝就把他拎到前台。他在这一系列腥风血雨中,不过是条顺水鱼,往前一撞就撞进了丞相位。这么说他不是“空降”,简直都对不住才子这词。
汉武帝为啥选他?猜来猜去,不过是想在外戚和儒生、功臣这堆人里头,换换牌。老刘家亲党,既不是卫家,也不是李家,看似最安全、最中立。让刘屈氂出头,算是想给家族分散一点存在感,让权力别集中到外戚。
但王朝轮盘一转,就没人能洁身自好了。刘屈氂刚上岗,发现手里的权力水得很,不管事还不讨好。家底薄、根基浅,不站队就要完蛋。他盯了盯那边的李家,心里估摸着:太子刘据太轴,不是合作的主,还不如靠李家混个拥立之功。谁能想到,正是这个“押错宝”,让他全盘皆输。
事情转得飞快。巫蛊之祸像风暴一样席卷而来,江充查案查到太子府,查出什么泥人、小人,这种脏水泼太子身上,傻子都知道是栽赃。刘据慌了,要灭口、要自保,反手就杀了江充,又挥兵围了刘屈氂府,打算一鼓作气铲平背后主谋。
只可惜,刘屈氂早比刘据多想了三步,狗狍子一样翻墙溜了——这一步,大概是他做丞相期间最英明的“小动作”。逃出京城,马上掉头告密,连夜拍马赶去汉武帝行宫,告刘据造反。这场权力大戏,演到这里,皇帝被离间得七荤八素,哪还分得清亲情。
再然后,汉武帝派兵平叛,丞相执军务,反对派暗流涌动。刘据被赶得到处逃窜,最后落魄死在三百里外,尸骨未寒,罪名已坐实。刘屈氂更狠,将太子身边系在卫家、刘家的人尽数肃清,刀起头落。
看着一切收拾妥当,刘屈氂或许觉得,大业可期,登堂入室指日可待。可好景偏偏不长。汉武帝空下心后,把前因后果搭进脑海里反复嚼,味道越来越不是味。等皇帝终于发觉背后的弯弯绕绕,查起案来,真相也终于“反转”。
这一次,没有亲情、没有救命稻草。刘屈氂被推进刑场,死得和前头陷害的那些老臣、兄弟、仇敌没什么两样。或者更惨,因他毕竟姓刘,注定背上两层叛逆的骂名,家破人亡。
到这里,不免要感慨,权力场上,一个人能选几条路?你说刘屈氂,是权势吸引而来,还是不得不躁动?要是没这场大乱,他是不是可以一直安安稳稳当地方太守,把“汉武帝侄子”这帽子戴到终老?可进京赶考、封侯拜相的诱惑,对皇族后代来说,永远有种致命吸引力,就像骨子里的宿命。
更让人唏嘘的是,巫蛊之祸一场,死了太子、皇后、不少大臣,也连带掀倒了老刘家的血亲。这种“家族戏码”的荒谬与残酷,今天看还是让人心里一紧。
究竟是权力成就了人,还是权力吞了人?宫廷风暴过后,谁家子弟不是一身狼藉,历朝历代的史书里,多少个刘屈氂,多少个“可怜的侄子”?
故事讲到这,也只能叹句古人说的:“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如果刘屈氂能提前看清,或许他根本不会走到那一步。可问题是,谁又能抵抗住皇权下的诱惑呢?谁又能在“大风大浪”来临时,一身而退?
世人都说,帝王之家,生逢盛世,可谁又体会过,这繁华背后满地断骨的清冷——它永远不问你是侄子,还是仇人,只看你有没有赌错那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