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宰相率300人赴任遭劫杀,唯美妾幸存,幕后黑手竟是著名诗人
发布时间:2025-07-31 08:17 浏览量:1
唐末前宰相王铎,携带家眷300多人赴任,竟被人劫杀,除了美貌的侍妾被夺,再无一人生还。谁也想不到,策划这起灭门惨案的,竟是一个著名天才诗人。
公元883年,唐军收复长安,作为平定黄巢起义的总指挥,王铎以宰相的身份,对各路有功之臣论功行赏,风头一时无两。
可万万没想到,一个叫田令孜的宦官居然眼红了,打算抢王铎的功劳,因而向唐僖宗进谗言。仍在蜀地的唐僖宗一听,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还在跟手下吹牛的王铎贬为义成节度使。
这事现在看挺魔幻的,但在宦官专权的唐末,不过是“宦官挟天子令诸臣”的一个缩影。
说起来,田令孜来头不是一般的大。先不说唐僖宗是他一手带大的,皇帝见了他都得喊一声“阿父”,更狠的是这公公还掌握负责传递诏令、参与决策的枢密院,同时兼任神策军观军容使,直接控制中央情报+禁军主力,说他权倾朝野都算糟践了他。
所以,被田令孜盯上了,这个历经黄巢之乱、在朝堂沉浮数十年的老臣,也得灰溜溜前往滑州上任。
在滑州这段时间,王铎过得并不好。被贬还是次要的,真正让他难受的是他的邻居——宣武军节度使朱温。
自降唐后,朱温实力逐渐膨胀,原本言辞谦卑、礼节周到的他,明显不再满足“朝廷臣子”的身份,不把代表中央朝廷的王铎看在眼里,对滑州也是虎视眈眈。
因此,王铎呆了一年后,趁着唐僖宗刚从蜀地返回长安、亟需用人之际,连忙上表请求回朝。
也不知是不是田令孜的余威太盛,唐僖宗“以调任代替召回”,改任王铎为沧景节度使,也就是今河北沧州一带,离长安有1000多公里……
虽然重回权力中心的目的未达到,但远离随时可能贴脸输出的朱温还是好的。最终,王铎带着几十辆马车,载着妻妾儿女、侄儿侄女、丫鬟仆人,共三百多名家眷和一堆细软,浩浩荡荡地向河北行进。
按理说,这样一支队伍本该有重兵护送,但此时的唐王朝早已摇摇欲坠,各地藩镇割据,朝廷的诏令甚至出不了长安城,王铎也只能靠着自己养的护卫自保,一路胆战心惊。
走到郑州时,王铎听到一个让他毛骨悚然的消息:秦宗权的部将孙儒,正在前方劫杀过往的富户,手段极其残忍。这位“吃人魔王”的军队所过之处,往往寸草不留。
王铎立刻决定改道,准备绕行魏博节度使的地盘。这是因为,他年轻时曾与魏博节度使乐彦祯有些交情,如今只能赌一把,希望对方能卖自己这个面子。
他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魏州,请求借道。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封信,竟会直接送进了鬼门关。
原来,信使抵达魏州时,节度使乐彦祯正巧在忙。这封信,最终落到了一个叫李山甫的幕僚手里。
李山甫并非籍籍无名之人,在当时的文坛上,他是与“寒士诗人”罗隐、杜荀鹤等人齐名的天才诗人,虽未跻身一流,但笔下文章锦绣,诗赋风流。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子,却因为性格偏激,仕途屡屡受挫。
不过,李山甫并不认为自己性格有问题,他认为自己混得差,都是拜王铎所赐。
原来,多年前,他去长安考试时,曾满怀希望地去拜见王铎,希望得到这位当朝宰相的提携。然而,王铎看过他的诗透着狷狂,称“此等狂生,若得高位,必乱朝纲”,连见都没见,直接让人把他打发走了。
后来,王铎还在吏部考核时将其评为“躁进难用”,李山甫从此屡试不第,只能在魏博这里干幕僚。
这事儿一直是李山甫心里的一根刺,没想到世事变迁,王铎也有求援的一天,而且求援信还落到了自己手上。他盯着信,呵呵笑道:“王相国,您也有今天?”
此时,李山甫只有一个念头,报仇雪恨!所以,他没有把信交给乐彦祯,而是先找到了节度使的儿子乐从训。
乐从训这人无情且残忍,贪财又好色,但得知与父亲有旧的前宰相只是借个道,并没当一回事,说放过去就是。
李山甫点了点头,不着痕迹地说:“王铎这次赴任,带了诸多美妾,几十车财物,光金银细软怕是价值连城……”
这话一出,乐从训立马眼睛发亮。李山甫继续煽风点火:“但问题是,如果真让他平安过境,其他藩镇定然会认为我们与朝廷有什么密谋,到时候,魏博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乐从训年轻气盛,立即问道:“那依先生之见?”
李山甫阴冷一笑:“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不久后,王铎一行抵达魏州西南的高鸡泊。乐从训假惺惺地率兵“护送”了一段,突然借口“前方路况复杂”,就带着人马掉头返回。
王铎虽然觉得蹊跷,但也只能继续前行。谁知刚走出几里地,芦苇荡中突然杀声震天——一群骑兵如鬼魅般冲出!
这场屠杀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除了王铎美貌的侍妾,其余三百多人,上至古稀老人,下至襁褓婴儿,无一幸免,王铎积累一生的财富也被洗劫一空。
消息传回魏州时,李山甫正在书房写诗。听完汇报,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报完了。”然后继续挥毫泼墨,仿佛那三百多条人命,不过是他诗稿上的一滴墨渍。
这桩惨案震惊朝野,虽然怀疑魏博可能有问题,但此时的唐王朝已经无力追究,只好象征性地发了道悼文。
几年后,残暴专横的乐从训令魏博军内乱,乐从训因此被杀,而李山甫也神秘失踪,没人知道他是死是活。
至于王铎一家,最终只留下史书中的寥寥数语。而李山甫的诗集,却流传至今,被后人誉为“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信源:《旧唐书·王铎传》
《新唐书·王铎传》
《北梦琐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