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籍贯甘肃的10位大才子:1令狐德棻,2牛僧孺,3张澍

发布时间:2025-07-01 02:44  浏览量:3

令狐德棻(583–666年)是甘肃敦煌人,唐初文坛的“定海神针”。他可不是只会写诗的书生,人家牵头修了《周书》《隋书》等五部正史,把乱世史料抢救成传世经典。年轻时跟着李世民打江山,官至国子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部长兼北大校长),文学上主张“复古崇实”,影响唐宋文风。可晚年撞上武则天夺权,因反对立武为后,被扣上“谋反”帽子。83岁高龄时遭软禁,悲愤成疾而死。一代文宗,为修史耗尽心血的老人,最终成了政治牺牲品,令人长叹!

牛僧孺(779–847年),甘肃灵台人,中唐文坛的“另类天才”。他身居宰相高位(唐穆宗时期),却偷偷写了本《玄怪录》,首创唐代志怪小说流派。书里讲鬼狐精怪,影射官场黑暗,把短篇故事写成爆款IP,连鲁迅都夸他“幻设为文”。但他这辈子深陷“牛李党争”,和政敌李德裕斗了三十年,文学才华反被权谋掩盖。68岁病逝于淮南节度使任上,虽善终却难掩落寞。政客牛僧孺终被遗忘,小说家牛僧孺却活在《聊斋》的基因里。

张澍(1776–1847年),甘肃武威人,是清代罕见的“百科全书式”学者。此人18岁中进士,却厌恶官场,后半生跑遍陕甘晋蒙,掘碑拓片、整理敦煌遗书,写下《续敦煌实录》《姓氏五书》等巨著,堪称“西北文献学奠基人”。他研究西夏文比外国人早百年,更把凉州(武威)的历史从尘土里刨出来重见天日。结局却苍凉:71岁病逝江西知县任上,藏书散尽,墓碑无存。但他的心血藏在《二酉堂丛书》里,至今是学者们的“甘肃密码本”。

李梦阳(1472–1529年),甘肃临洮人,明朝“前七子”领袖。他高喊“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一己之力掀起文学复古运动,《空同集》里全是刀刻斧凿般的硬派诗文。官至户部主事时敢骂宦官刘瑾,两次入狱差点送命。晚年罢官回乡,在开封教书糊口,57岁贫病交加而死。老李的一生如陇中黄土,刚硬干裂。他拼死抗争文坛萎靡,结局却似秋叶飘零——但三百多年后,梁启超说他是“思想解放的暗哨”。

王了望(1605–1686年),甘肃陇西人,明末清初的“孤臣才子”。他原是大明御史,清军入关后隐姓埋名二十多年,偷写诗词痛斥国破家亡,代表作《风雅堂集》字字滴血:“江山易姓非吾土”!晚年迫于生计当小吏,却暗中资助反清活动。81岁病逝于福建,葬前遗嘱“墓朝西北”——永远面朝故乡甘肃。这个倔老头,用诗文把遗民的痛刻进历史皱褶里,比任何史书都刺骨。

李翱(772–841年),甘肃临洮人,中唐思想家兼文豪。他写《复性书》融合儒佛,倡导“性善情恶论”,比宋代理学早了两百年!当过山南东道节度使,却因怼佛寺圈地惹怒权贵,晚年贬谪荆楚,69岁客死长沙。他的文章《来南录》是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把人生坎坷凝成哲学苦药。朱熹后来评他:“如饮醇酒,后劲十足”,陇西文脉的深度,被这位被贬的“精神导师”捅穿了。

王符(约85–162年),甘肃镇原人,东汉最犀利的“草根批评家”。因出身庶族无缘官场,在乡下写《潜夫论》针砭时弊:“治世不得真贤,如治病不得良药!” 文章如匕首,揭豪门贪婪、骂吏治腐化。曹操读后拍案叫绝,视为治国秘笈。77岁老死故土,无墓无碑。但他的思想像陇东荒原的野草,从汉末烧到明末——顾炎武称其“东汉第一雄文”!一个小镇读书人,凭纸笔撼动千年。

皇甫谧(215–282年),甘肃平凉人,左手写医书、右手著诗文。年少放浪形骸,34岁瘫痪后发奋著书,写成中国首部针灸宝典《针灸甲乙经》,又编《高士传》《列女传》教人修德养心。他的赋文骈散交融,有“西北清峻风骨”。67岁病逝前拒绝魏帝征召,对儿孙说:“宁做书虫,不为高官”!穷死乡下,却留下双份遗产——中医教科书的起点,和文士的铮铮硬骨。

张说(667–731年),甘肃天水人,唐玄宗的“笔杆子宰相”。他写《钱本草》讽喻贪财,创“大手笔”文体,骈文雄健如《起义堂颂》刻进泰山的石头里!三度为相又三度被贬,因站错队发配广西、幽州。晚年在岳州写尽洞庭秋色:“山晚浮云合,江空落木多”。64岁抑郁而终。一生如陇南山路起伏:政斗险丢命,诗文却冲上云霄,连苏轼都学他的“文风如战鼓”。

邢澍(1758–1823年),甘肃阶州(今武都)人,清朝“方志学泰斗”。他跑遍大半个中国,考文物、拓碑文,给12个州县编了地方志,最牛的《寰宇访碑录》汇集全国石刻,堪称考古学先驱。任浙江长兴知县时,藏书楼起火,他抱出典籍却被烧成重伤。晚年孤身隐居江南,66岁贫病而亡。这个默默无闻的陇南书生,用双脚丈量历史缝隙,给中国文献学铺了块坚实阶石。#历史杂谈##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