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金圣叹毒舌,却不知他装神弄鬼15年,临死2字戏弄刽子手

发布时间:2025-06-13 22:04  浏览量:1

1638 年,30 岁的金圣叹披头散发,手持桃木剑,突然一脚踹翻香案,对着空气厉喝:“来者何人?”女主人吓得瘫软在地,却听他捏着嗓子念道:“娘啊,女儿死得好冷......”谁能想到,这个装神弄鬼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名震天下的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出生在万历三十六年 1608 年,苏州一个没落秀才家庭。

父亲每天都逼他背八股文,他却偷藏《水浒传》在茅厕里读得如痴如醉。

7 岁那年,他蹲在井边玩瓦片,突然嚎啕大哭:“瓦片掉下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份对无常的敏感,早埋下他离经叛道的种子。

17 岁考上秀才后,他彻底放飞自我。

第一次乡试,考题是 “吾岂匏瓜也哉”。

别人绞尽脑汁写策论,他却在考卷上画了个光头和尚,旁边添把剃刀。

考官气得朱笔一挥:“禁考!”

可金圣叹反倒笑了:“正合我意!”

没了科举出路,他干脆当起神棍。

借着幼年读过的佛经,他自称能通阴阳,专帮富户 “招魂”。最绝的是帮叶绍袁 “招魂” 一事。

叶绍袁是谁?他是明末著名文人,官至工部主事,却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辞官归乡。

1630 年,他 17 岁的才女叶小鸾突然病逝,留下诗集《返生香》,叶绍袁悲痛欲绝。

金圣叹抓住这点,装模作样念咒后,突然用女声吟出叶小鸾临终诗:“折梅逢驿使......”

叶绍袁一听字字吻合,当场老泪纵横,奉上百两白银。

这场戏,金圣叹演得滴水不漏。

1661 年,53 岁的金圣叹正在批《西厢记》,突然被破门而入的差役按倒在地。

原来苏州县令任维初强征粮税,一群秀才去文庙哭诉。

金圣叹虽未参与,却因 “倡乱”罪名被判斩首。

临刑前夜,儿子哭成泪人,他竟撕纸写对联:“莲子怜子心中苦,梨儿离儿腹内酸。”

次日刑场,他看着前面跪着好多人。

他也不想等太久,竟然直接对刽子手轻声说道:“我耳朵里有二百两银票,你先砍我,到时候银子都归你!”

刽子手一听还有这等好事,于是第一个就砍了金圣叹。

刀光闪过,刽子手急吼吼扒出纸团。

哪里有什么银票?

分明是两个纸团,一张写 “好”,一张写 “疼”。

围观百姓见状,都纷纷哄笑。

这就是金圣叹,就是临死之前,还是在戏弄。

只不过,要说金圣叹这辈子骂得最狠的,还得是他的亲舅舅钱谦益。

金圣叹的母亲是钱谦益的亲妹妹,两人虽因家道中落走动不多,但血缘上确是嫡亲舅甥。

钱谦益是东林党领袖,文坛泰斗,官至南明礼部尚书。

按说这样的舅舅该是骄傲,可金圣叹偏瞧不上。

为什么?

因为钱谦益是个 “三姓家奴”。

先当明朝官,李自成来了就投降,清军入关又剃发易服。

当年清军兵临南京城下,他的妾室柳如是劝他投水殉国,他却伸手探了探河水说 “水太凉”。

最终带头打开城门降清,成了江南士林的笑柄。

金圣叹从小在钱家长大,看透了舅舅的虚伪。

钱谦益六十大寿那天,宾客满堂等着才子外甥题词。

金圣叹提笔就写:“一个文官小花脸。”

众人不解其意,随后金圣叹继续写了下联:“三朝元老大jian臣。”

一时间,满座哗然。

钱谦益脸上更是红一阵白一阵,最后只能讪笑道:“孩子顽皮,不要见怪!”

钱谦益晚年编《列朝诗集》,特意收录金圣叹的诗示好。

你猜金圣叹怎么做?

他当着众人面把诗集扔进茅坑:“臭不可闻!”

更绝的是他对其他权贵的态度。

有官员求他题匾,他写 “草菅人命”。

他评苏轼是 “如村妇骂街”;而且说晏殊词是 “痴狗咬块”。

最狠的是骂当朝大学士:“阁下文章,当与厕筹同用。”

他这张嘴,基本上将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

只不过,金圣叹的毒舌,从来不只是为了逞口舌之快。

在那个士人纷纷屈膝的时代,他的每一句骂,都是对世道的一记耳光。

你看他评点《水浒传》时说“乱自上作”,批《西厢记》时赞“真情至性”,骂钱谦益“三朝元老大jian臣”。

字字句句,都在戳破这个世界的伪装。

他用 15 年神棍生涯戏弄权贵,当世人追逐功名时,他偏要在考卷上画和尚。

这份狂,是清醒者的孤独,也是抗争者的倔强。

当整个江南士林都俯首时,只有他坚持用荒诞对抗荒谬。

就像他批《水浒传》时写的:“天下无道,圣人出为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