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带新欢王映霞,给母亲拜寿,郁母无视宣布开饭!为原配出气

发布时间:2025-07-30 01:17  浏览量:1

文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1年春,浙江富阳郁家老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郁母七十大寿,郁家子孙齐聚一堂,郁达夫也没缺席,他带着王映霞回来了,是那个被他称作“霞君”的新欢,也是“杭州第一美人”。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这场寿宴是王映霞“正名”的好机会时,郁母一句“开饭”,扭转了整个局势。

她没喊王映霞拜寿,转头却给原配孙荃留了面子,这一喊,更像是一记无声的鞭子,抽在王映霞心头。

这是怎么了?这顿饭是怎么吃成了家族的公开立场?王映霞脸为何僵到最后都没夹菜?郁母这一声“开饭”,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家族恩怨和伦理审判呢?

富阳这座临江小城,一向温吞安静,但到了那天,郁家老宅却像炸了锅,寿宴排场大得很,门口贴着红对联,堂屋里挂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横幅。

郁母坐在正中,穿着紫色棉袍,脸上挂着不怒自威的神色,她看起来精神极好,但实际上,她今天的心情并不轻松。

这一天,她等的不只是寿礼,而是一场“家法”的表态。

郁达夫是她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整个郁家最出名的那一个,诗人、作家、风流才子,外头人都夸他有才。但她心里知道,这个儿子,有才,却不稳,尤其是感情这事,早已闹得全富阳都知道。

郁母对孙荃的感情,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这个儿媳妇进门十几年了,从郁达夫刚回国那年就开始,白天烧饭、夜里缝衣,抚养几个孩子,照顾婆婆,从没一句怨言。郁母病了一场,孙荃三天三夜没合眼,守在床前,连汤药都是她一口一口喂的。

而王映霞呢?她是郁达夫在上海认识的,长得漂亮,嘴也甜,但她和郁达夫结婚,是未经家里同意的,所以她在名分这事儿上,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郁达夫与孙荃算是包办婚姻,孙荃家境好,而郁达夫家里清贫,看样子孙家是看中了郁达夫的才华,几乎没有要什么聘礼,就把女儿嫁过去了。

孙荃就是传统的女性,以家庭为主,也想拉住丈夫的心,因为写的一手好字得到了丈夫的欣赏,但实际上,郁达夫对孙荃的感情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

直到遇见喜欢的类型王映霞,爱情的火焰彻底燃烧起来了,郁达夫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但王映霞在得知郁达夫已经结过婚了的时候,选择拒绝了郁达夫,她的家人也很介意这一点。

但郁达夫穷追不舍,十分的诚恳,最后打动了王家一家人,成功迎娶了王映霞,婚礼也是办的响亮,但他并未与孙荃办理离婚。

后来,王映霞得知郁达夫会寄东西给孙荃,这才知道孙荃在丈夫心里还是有分量的,所以更加介意名分这事儿,不想被人说成是小妾。

王映霞说的没错,在郁达夫心里,孙荃的确是有分量,但不是感情方面的,而是他看孙荃在家里操持家里,照顾母亲,养育孩子,或许是愧疚的照顾,但人言可畏,王映霞想得到承认。

这次大寿,郁母也知道,王映霞是奔着“名分”来的,她想被家族承认,想让郁母点头,想让老宅里的人都认她是新夫人。

但事情没有她想的那么顺利,郁母心中早拿定了主意,孰是孰非,老太太心中清亮的很。

那天中午,拜寿开始了,郁家人按着辈分排好顺序,郁达夫穿着长衫,牵着王映霞的手进了堂屋,脸上带着笑,倒是毫不避讳。

拜寿礼刚开始,郁母突然开口:“从这辈开始,男女分开来拜。”

一句话,把场面定住了,郁家人面面相觑,没有人敢说话。郁达夫愣了一下,眼角扫向王映霞,王映霞轻轻一笑,似乎并不在意。

男丁拜完,是女眷上前,王映霞正准备起身,裙摆刚一提,忽然一道身影从旁边快步走出,是孙荃。

她没多说一句话,直接跪下,三叩首,头磕得十分清脆,然后站起,退到一旁,一气呵成。就在这时,郁母站起身,扫了一眼全场,一字一句地说:“拜寿礼毕,开饭!”

堂屋瞬间安静,王映霞僵在原地,脸色白得像墙,她准备了大半个月的衣裳、礼节,甚至连拜寿词都背熟了,本该是她“登堂入室”的时刻,可现在,全没了用处。

郁母这一声“开饭”,是堵死了她的路。

郁母没打人,也没骂人,连眼神都没变,但她用自己一生的威严,给了孙荃一个交代。

外人看热闹,郁家人却都明白,这就是为原配出气。

郁母这么做,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忍了很久。她看着孙荃十多年如一日地撑着郁家,看着郁达夫一次次写信回来要钱、要路费,看着孙荃默默卖掉自己的耳环、项链,不声不响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媳妇,凭什么被换掉?而王映霞呢?她是郁达夫带回来的“自由恋爱”,从1927年郁达夫在杭州和她订婚那天起,郁家人就知道,这桩事早晚要闹翻。

缘分尽了

那天,郁达夫在杭州湖边设宴,亲友满座,他说这是“人生新开始”,可就在同一天,孙荃在富阳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她差点难产,命悬一线,孩子还没满月,孙荃就得知丈夫另娶她人,她没哭,也没闹,只是抱着孩子回了老宅。

寿宴之后,郁家气氛彻底变了,王映霞回到客房,一晚上没吃饭,她心里清楚,这次她输了,而且输得干净。

郁达夫也沉默了,他不是不偏心王映霞,但他也明白,母亲这一招,不是为了面子,而是立规矩,这规矩不是给他立的,是给整个郁家后代立的。

几天后,郁达夫回了上海,王映霞也离开了富阳,她没再提“正室”的事,但她心里的那道口子,彻底裂开了。

从此王映霞变了,后来她逼郁达夫签下《版权赠与书》,郁达夫想寄钱给孙荃,都得绕过她,她不再是那个温婉的姑娘,变得强硬、尖锐、控制欲极强。

她不要再输第二次了,此外,王映霞从那以后就比较乐衷于社交,结识了不少男性,不乏有对她的追求者。

1938年,郁达夫发现她和许绍棣的情书,彻底怒了,他把情书晒成照片,寄给朋友,又在王映霞的衣服上写下羞辱字句,甚至在报纸上登“警告逃妻”启事。

王映霞也没忍,笔下回击,骂郁达夫是“披人皮的走兽”,两人关系彻底破裂,1940年,新加坡,两人签下离婚协议,王映霞拍桌怒斥:“你毁约了,我要离婚!”

郁达夫颤着手签字,一笔一划,结束了多年的情分,两人婚后有了育有四子,其中有一个夭折了。

离婚后,王映霞再婚,嫁给了华商钟贤道,婚礼场面十分盛大。郁达夫后来也再婚了,与华侨女子何丽有结婚了,有一子一女。

而孙荃呢?没再出声,也没改姓,不曾改嫁,继续守着老宅,守着三个孩子,守着郁母的余年,抗战胜利那年,她收到郁达夫“革命烈士”证书,泪如雨下。

“糟糠之妻不下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长辈对道义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