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戴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见到他问:你是哪一位

发布时间:2025-07-26 17:00  浏览量:1

1949 年,开国大典在即,刚卸任长春市市长的朱光正准备前往广州赴任。恰逢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决定先到北京,拜访几位老领导和昔日战友。

抵达北京后,朱光首先去探望朱德总司令。想当年在太行山打游击时,他曾担任朱老总的秘书,同时兼任十八集团军秘书长。

当朱光走进朱老总家时,迎面竟遇上了毛主席,这让他欣喜万分。可就在他准备上前打招呼时,毛主席却开口问道:“你是哪一位啊?”

为何朱光见到毛主席如此高兴,毛主席却仿佛不认识他呢?这还要从朱光的人生经历说起……

朱光自幼聪慧,求学期间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26 年,他在玉林省立第二高中就读,在恩师朱锡昂的感召下,毅然加入共青团,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1927 年,朱光考入广州国民大学,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委员。当时,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政变,白色恐怖席卷全国,朱光却毫无惧色,带领 200 多名共青团员毅然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辗转多地,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

1930 年,朱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 年,他参加工农红军,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

然而,长征途中,因反对张国焘西进、拒不北上的错误主张,朱光遭到了残酷的打击报复。不过,由于他写得一手好字,又擅长绘画,张国焘才把他留在身边,让他负责油印、石印、书写标语、绘制军事地图以及印刷钞票等工作。

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朱光白天戴着手铐行军,晚上卸下手铐又换上脚镣。即便身处如此绝境,他也从未放弃对革命的信念。最终,他凭借顽强的意志,戴着镣铐跟随部队艰难走完长征,抵达陕北。

到达延安后,朱光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才华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得以绽放,先后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秘书长等职务。

在此期间,他编导了许多名剧,在舞台上塑造了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成为延安文艺界的一颗璀璨明星。而他与毛主席之间的交集,也从这里开始逐渐增多。

1938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光结识了从上海奔赴延安的青年作家舒群。舒群对毛主席满怀敬意,在与毛主席见面时,他将自己一路上悉心保存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仲夏夜之梦》4 册莎士比亚名著,以及两本字帖,恭敬地赠送给毛主席。

朱光在一旁看到这些珍贵的书籍,眼中顿时 “放光”。他对书籍的热爱由来已久,这些书正是他寻觅已久而不得的 “宝贝”。

于是,他向毛主席提出想要一半,在与毛主席“辩驳”一番后,朱光如愿得到了《奥赛罗》和《李尔王》以及《石索》碑帖。

1938 年 5 月 1 日,朱光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件大喜事——他与余修的婚礼。

婚礼在一孔整洁的窑洞里举行,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现场气氛却热闹非凡。中共中央秘书长、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以主婚人身份笑着说:

“诸位,朱光和余修的婚事是经我审查后批准的。我的眼光不错,这两位真是才子配佳人,难得的一对……”

话音刚落,毛主席也来到了婚礼现场。他掐灭手中的烟,笑着打趣道:“莫夸口,莫夸口!富春同志,我这个‘审判官’还得细细审审呢……”

接着,毛主席看向朱光问道:

“朱光,你这个‘土包子’,用了什么法子把这娇妹子从香港‘骗’来的?可得从实招来。”

这话一出,窑洞里立刻爆发出一阵欢笑声。朱光潇洒地抿了口酒,深情望向妻子,不慌不忙地讲起了两人的缘分。

原来,1927 年朱光与余修相识时,余修便对他心生爱慕。令朱光没想到的是,十年后两人竟在延安重逢,缘分就此延续。

毛主席听完笑着说:“这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啊!” 说完带头鼓起掌,掌声在窑洞里久久回荡。

这场婚礼上,毛主席的幽默风趣让朱光深深感受到领袖的关怀与祝福,也让这段婚姻在烽火革命岁月里更添了几分特殊意义。

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朱光在不同岗位上持续为党和人民奉献力量。1938年11月,他调任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秘书长,同时兼任朱德总司令秘书;1940年又调至八路军一二九师,担任师政治部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朱光奔赴东北,先后出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书记、中共东北局城市工作部秘书长、中共长春市委书记等职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大地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朱光也迎来了人生中又一项重要使命——他接到组织调令,将从长春调任广州。

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见毛主席问自己是哪一个?朱光迅速镇定下来,笑着回答:“我——朱光是也。”

毛主席接着问道:“好你个朱光……你认识我吗?”

朱光连忙回应:“哪个不认识你——中外皆知的伟大人物……”

闻言,毛主席哈哈大笑,在看望了朱老总后,朱光应毛主席之邀,来到毛主席的府上。在毛主席的书房里,朱光看到满屋子的书籍,心中不免一阵发痒。

毛主席猜透了朱光的心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你个朱光,还想夺几本书吗?”

朱光连忙说道:“岂敢,岂敢。”

一番畅谈后,朱光担心影响毛主席工作,便提出要离开,最后,毛主席怀着殷切的希望,为朱光写下赠言:

“到南方去同原在南方工作的同志团结在一起,将南方工作做好,这是我的希望。朱光同志!毛泽东。”

这次会面,充满了温馨与期许,毛主席的赠言也成为朱光南下工作的重要指引。

从 1949年10月至1960年10月,朱光主政广州 11 年。在这期间,他始终牢记毛主席的嘱托,深入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大街小巷,直至老百姓家中,为广州人民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事情。

1960 年的春天,毛主席视察广州,特意约朱光在越秀山散步。彼时,越秀山上红棉花开得如火如荼,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毛主席问朱光:“还记得延安窑洞前的那棵枣树吗?” 朱光点点头,深情地回答:“记得,您说过,树得扎根深,才能经得住风雨。”

毛主席停下脚步,看着朱光,肯定地说:“你这棵树,根扎得不错。”

那一刻,朱光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过去,想起了长征路上的铁铐,想起了延安窑洞里的灯光,想起了与毛主席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无数并肩战斗的战友。那些曾经的苦难与奋斗,如今都化作了脚下坚实的土地,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纵观朱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与毛主席之间的情谊,在革命的烽火中铸就,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