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有鹊巢德,顾方共糟糠——说说慧眼识英才的曾巩之妻晁文柔
发布时间:2025-07-21 01:09 浏览量:1
代表中国古文最高成就的“唐宋八大家”中,在当代存在感最薄弱的一个,大概非曾巩莫属。毕竟比起开山鼻祖地位的韩、柳,惊才绝艳的“三苏”,宗师级的欧阳修和自带改革家属性的王安石来,曾巩的为人和其文章一样,都显得非常低调。又由于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古文名篇中几乎没有收录过曾巩的作品,这才让人们有了他凭什么能跻身唐宋八大家的疑问。
实际上唐宋八大家是明朝人的说法,而在有明一代出现的各种古文选本中,曾巩文章被收录的文章都不在韩柳欧苏之下,很多时候还在他们之上。而且曾巩平易质朴的文风,也颇受当时文人的推崇,更何况他还被认定是理学大家之一,受到过朱熹的高度赞誉,在文坛和思想界都极具地位。
其实曾巩成名成家之路,都走得崎岖无比,但最终却创造了一家六人同科中进士的空前奇迹。而这背后,却还有一位奇女子在其背后的默默付出与支持,此女就是曾巩的发妻晁文柔。
庆历二年,23岁的曾巩第三次进京参加进士科考。一向欣赏他的老师欧阳修为他做媒,将朝中同僚光禄少卿晁宗恪的幼女文柔,许给他为妻。不料榜文放出后,被众多当世名家一致看好的曾巩,却又一次名落孙山。这时晁宗恪就有意悔婚,但他女儿却坚决要嫁给这个连面都没见过的年轻才子,为此甚至不惜与老父决裂。无可奈何之下,晁宗恪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下了这门亲,只是告诉曾巩必须有所成就才能来迎娶娇女。
要说曾巩也算出身官宦世家,父、祖都中过进士并在朝中和州县任官,但后来其父曾易占遭人诬陷而失官下狱,从而让家道中落。由于长兄早逝,作为次子的曾巩不得不一人挑起了家中重担,教导照顾年幼的四个弟弟和九个妹妹,自己还要刻苦攻读。他三次落第之后更是让本就穷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听说晁家小姐对自己的心意后心情自然是复杂无比。
可为了养家,他不得不暂时经商,为此奔走于东南沿海各州县。即便是在行商途中,曾巩也是手不释卷、一有空闲就揣摩文章、文字越发圆融平顺。而一心牵挂他的晁文柔,虽不能与之见面,但隔三差五就托人给他带信,鼓励他别罔顾自己的理想。嘉祐二年科考,曾巩进士及第,三十一岁的他终于与心心念念的晁文柔举行了婚礼。婚后的晁文柔没有什么官小姐的架子,一心一意地与丈夫同甘共苦,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本人也是个才女,还能帮曾巩整理书稿,与他一起交流学术。在她的鼓励下,曾巩的几个弟弟和妹夫也一个个考上了进士,让“南丰七子”的名望播于天下。可惜琴瑟和谐的日子仅仅过了五年,晁文柔就因病去世了,此时她才二十六岁。伤心欲绝的曾巩,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秋夜》诗来纪念她,其中“况有鹊巢德,顾方共糟糠。偕老遂不可,辅贤真淼茫……”等句,千载之下读来仍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