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金日成齐名的东北抗联之虎,有多少人将他遗忘?

发布时间:2025-11-17 22:22  浏览量:1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2013年6月13日,一颗头颅与身体分离73年后终于合葬。

那是1940年12月8日,27岁的他被日军剜眼割舌后留下的。

日本人称他为"满洲之虎",与杨靖宇并列为"满洲国两大巨匪"。

——《壹》——

1927年,敦化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塾师招考,37名考生中,一个14岁少年拿了第四名,县城轰动,人们叫他"小才子"。

这个少年叫陈翰章,他本该成为教师。

月薪30银元,在当时算高收入,家境殷实,父亲陈海是正白旗籍满族,有几十垧地,二十几头大牲畜,但1930年12月,陈翰章在敖东中学毕业典礼上说了一段话。

"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

台下掌声刚起,"但假如帝国主义侵略打破我的理想,我将毫不可惜,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手中的枪和鲜血、生命赶走敌人!"

10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陈翰章当时在敦化民众教育馆当讲演员,他秘密组织反日会,宣传抗日,日本特务盯上了他,1932年9月,19岁的陈翰章告别新婚妻子,加入王德林的救国军。

妻子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没回答。

1932年10月,救国军攻打宁安县城,陈翰章刚入伍一个月,被派去当战地鼓动队队长,任务是跟着突击队炸毁敌人军火库。

牡丹江挡在前面,10月的江水冰冷刺骨。

陈翰章第一个跳进江里,队伍到达彼岸时,突击队长中弹倒下,血在雪地上蔓延,没人敢上前,19岁的陈翰章站出来:"我来指挥。"

军火库炸毁了,这一仗,救国军内部的共产党员注意到这个年轻人。

有勇有谋,在部队中有影响力,1933年10月,陈翰章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识了周保中,这个云南来的共产党员后来成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

还有一个人,陈翰章更早就认识。

金日成,两人年龄相仿,金日成在吉林毓文中学,陈翰章在敦化敖东中学,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天,陈翰章跑到金日成所在的村子,告诉他关东军进攻奉天的消息。

1932年,金日成准备与吴义成的救国军谈判。

——《贰》——

他先给两个人写信,一个是胡泽民,另一个是陈翰章,金日成在信里说:"陈翰章是我兼管的共青团组织成员,当年我们立过誓,如有不测他会冒着危险帮助我。"

陈翰章收到信后对吴义成说:"我认识金队长,他是好人。"

吴义成问:"他是共产党,你怎么熟悉他?莫非你也成了共产党?"陈翰章回答:"我和金队长是老同学,很早就认识。"谈判成功了。

1935年2月10日,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成立。

周保中任军长,21岁的陈翰章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仅这一年,陈翰章率部打了数十场战斗,日军专门制定针对陈翰章的作战计划,代号:"虎"。

出动一个中队兵力,携带无线电台。

专门追踪袭杀这只"满洲之虎",但陈翰章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他精通日语和朝鲜语,老师当年专门请东北军翻译官给他开小灶。

谁也没想到,这成了他对日斗争的法宝。

每次战斗前,陈翰章把电话接在敌人电话线上,截取情报,1936年9月12日,穆棱县代马沟,陈翰章设伏,一列日军运兵列车驶来。

日军第十八联队队附泷正利少佐当场被击毙。

1938年8月,陈翰章率部炸毁镜泊湖水电站,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修建的第二座水电站,被称为"满洲第二明珠"。

数百名中国劳工被解救,工程竣工时间向后推迟数年。

1939年,陈翰章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这一年,他打出了抗联史上最辉煌的战绩,1939年6月11日,敦化县。

陈翰章部与日军独立守备步兵第八大队交战。

大队长助川启尔大佐被击毙,这是日本档案记载,东北抗联击毙的军衔最高军官,6月24日,牛心顶子抗联密营。

陈翰章主持处死四名日伪高官。

其中包括伪满吉林省警务厅理事官西濑户秀夫,日伪当局震怖,他们开出5000元重金悬赏陈翰章的人头,8月23日,大沙河战役打响。

陈翰章与魏拯民配合,"围城打援"。

3天内3次战斗全胜,毙伤俘敌500多人,日军加大讨伐力度,松岛讨伐队出动,9月24日,寒葱岭,陈翰章通过监听日军电话,判断松岛讨伐队即将通过。

——《叁》——

他率500名战士提前设伏,埋伏了7个多小时,车队如期而至,陈翰章一声令下,除一辆军车侥幸逃脱,其余日军被尽数消灭,松岛幸吉大尉被击毙。

日军战史记录:伤亡48人,5辆汽车被毁。

这在当时,日军一个中队成建制基本被歼灭堪称罕见,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战死,友军覆没,陈翰章的处境更加艰难。

到1940年底,东北抗联只剩不到1000人。

很多部队战略转移到苏联,陈翰章一直与周保中保持联系,他不可能没有机会转移,但他没走,周保中后来在《战斗在白山黑水》一书中解释:

"杨靖宇正处于敌人严重进攻之下,魏拯民在安图、桦甸地区也处于困境,又常常患病,翰章同志的部队就不能不加重负担,无论如何必须坚持游击活动。"

"这是陈翰章同志顾全大局、牵制敌人、不断加强打击敌人、誓死不离那一地区的原因。"

1940年12月8日夜,镜泊湖南湖头小湾沟。

叛徒出卖了陈翰章的位置,日军调集千余人包围湾沟村,陈翰章带着十几个战士突围,激战两个多小时,连续打退敌人四五次进攻。

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

敌人喊话劝降:"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陈翰章高喊:"死也不当亡国奴!"他继续射击,子弹打光了,陈翰章的胸部和右手中弹,扑倒在雪地上。

他靠着一棵大松树坐起来,用左手准备射击。

敌人蜂拥而上,夺去他的枪,陈翰章怒骂,日本军官拔出匕首,在他脸上又刺又划没,陈翰章依然怒视敌人,敌人割去他的舌头。

陈翰章双目圆睁,死死盯着敌人。

敌人凶残地剜去了他的双眼,年仅27岁的陈翰章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装入盛满福尔马林的玻璃缸,送到新京(今长春)邀功请赏。

他的遗体被日军弃置。

家乡父老帮忙收殓,在敦化翰章村南建了一座没有头颅的坟墓,陈翰章的头颅,与杨靖宇的头颅一起,被秘密存放在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

——《肆》——

73年的等待

1948年,长春地下党接到指示:千方百计找到陈翰章和杨靖宇的遗首,地下党员刘亚光打入国民党军卫生队,他利用巡诊机会,潜入长春医学院解剖研究室。

一个大型橱柜里,两个标本罐。

罐上贴着纸条,一个写着"杨靖宇",另一个写着"陈翰章",刘亚光没有立即拿走,怕打草惊蛇,1948年10月,长春解放。

刘亚光将两颗头颅偷运出城,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

1955年,转葬哈尔滨烈士陵园,陈翰章的头颅,离开家乡敦化,在外漂泊,2012年5月,中央批准陈翰章遗首回归故里的请示。

2013年4月11日,陈翰章诞辰100周年。

遗首从哈尔滨被迎回敦化,2013年6月13日,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身首合葬暨公祭仪式举行,陵园纪念碑高19.13米,四面各设27级台阶。

19.13,纪念1913年出生,27级台阶,纪念27岁牺牲。

雕像高2.7米,象征他短暂而光荣的27年人生,碑铭写着:"白山巍巍,铁骨铮铮,十载奋战逐日寇,碧血赢得江山红。"

出生地半截河改名翰章村,建起翰章广场。

2014年9月,陈翰章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镜泊湖畔,依然流传着那首民谣。

"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可今天,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

他唯一留下的照片,是1930年敖东中学毕业时四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