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不治疗不用药”走出抑郁并复学:一位爸爸的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10 11:01  浏览量:1

孩子的状况,映射的是家庭系统的问题。
只有父母提升认知,遵从规律行事,孩子和家庭才会走向想要的结局。
想孩子走出状况,实现家庭幸福,唯有父母转变,别无选择。
——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

当女儿休学一年半,全家陷入焦虑与指责的漩涡时,刘爸爸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

他没有逼孩子返校,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只是默默地买了一张从北京飞往广东佛山的机票,参加了心智教育体系的“为人父母”一阶公益课程。

令人惊喜的是,就在爸爸学习结束的一周后,女儿主动找到他,说出了那句全家期盼已久的话:“爸爸,我想回学校了。”

女儿从休学到复学,父母一年半的挣扎与等待,最终的突破竟来得如此迅速。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01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

都有一个需要成长的家庭

在心智教育体系中,像刘爸爸这样的家庭并非个例。

一个曾因病无法上学的女孩,后来考入美国的大学,成长为自信开朗的青年;一个休学两年的少年,无师自通作曲,成了职高里的音乐才子;还有一个叛逆在家的孩子,最终凭实力考上音乐学院,勇敢追逐舞台梦想……

这些孩子的转变过程,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不是孩子先改变,而是父母先成长。

2025年3月,在北京工作的刘爸爸找到心智教育。他口中“曾经很优秀”的女儿,已断断续续休学一段时间,后来干脆不再去学校

女儿曾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服药治疗后情绪并未好转,甚至出现了“怕人”的情况。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由于刘爸爸常驻北京工作,女儿和妈妈生活在山东,他最初认为:“是妈妈情绪不稳定,需要学习调整。”

在他眼中,女儿的问题“全是妈妈的错”。

沟通中,我们察觉到,刘爸爸与妻子之间存在着深深的对抗。在他眼中,妻子固执、情绪低落、不愿沟通。

包丰源老师曾指出:“父母的婚姻关系,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孩子出现状况,往往是家庭系统失衡发出的警报。

一个躺平或辍学的孩子背后,是一个失去温度的家庭

在心智家园的真实案例中:

有的家庭十几年冷暴力,氛围冷如冰窖;有的夫妻回家各自玩手机,几乎零交流;还有的家庭女强男弱,妈妈“说了才算”……

父母关系疏离甚至对立,家庭失去温暖,才会让孩子陷入无力的困境。

刘爸爸迟迟不愿踏出学习的那一步,还有一个深层顾虑:之前尝试过很多方法都无效,他对课程能否真正帮到自己仍心存怀疑。

但在心智教育的体系中,有不少孩子自然复学的案例:

不必强行治疗、不用依赖药物,仅仅因为父母的转变,孩子和家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因为在这里看到希望,刘爸爸最终主动报名了“为人父母”一阶课程。

而他踏出的“愿意学习”的第一步,正是孩子重返校园的起点。

02

从“硬扛”到“看见”

一位父亲的破冰之旅

今年8月,刘爸爸从北京飞赴广东佛山,参加为期三天两晚的“为人父母”一阶课程。

这是一位父亲从“硬扛”到“看见”的破冰之旅。

在包丰源老师的引导下,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打压式教育”和过高期待,竟然在无形中拖垮了女儿前进的动力。

学习结束后,刘爸爸不禁感慨道:


“从前,我太强硬了,总觉得女儿的问题全是妈妈的错。现在我才看清,是自己过高的期待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失去了力量……我内心真的很愧疚。”

随后,在“生命智慧”课程中,他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给女儿埋下的“种子”:反复对女儿说“你是爸爸最大的希望”,也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爱人和老人做得不够好。

孩子的每一个状况都在呼唤父母的觉醒。

而父母的这一份看见,正是“自我成长”的开始,也是家庭改变的开始。

刘爸爸上课后仅一周,女儿就主动提出:“我想回学校了。”

休学一年半,因为爸爸的改变,她重新找回了上学的勇气。

即使女儿在重返学校后,因与妈妈的一次争吵又不去上学了,他也没有惊慌失措。

当发现女儿只是在校门口转了一圈便去公园坐着了,他不复以前的焦急与暴躁,反而是平静地对女儿说:“休息一下吧,你自己安排看哪天合适再回学校吧。”

他说:“当我接受了(孩子的现状),孩子反而好了。”

因为感受到被接纳,女儿重新蓄满能量,再一次回到学校坚持学习。

当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回归本位,家庭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正的教育,不是改造孩子,而是回归自我觉察

正如包丰源老师所说:“父母1%的转变,会带来孩子99%的成长。”

从“看见”到“转变”,从“改变他人”到“自我成长”,当父母突破认知的局限,孩子也将开始真正地向上生长。

03

一个人的觉醒

是一个家庭的重生

家庭是一个能量场。一个人的能量提升,将会带动家庭的全面提升。

刘爸爸的成长,不仅带动女儿复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妻子。家庭氛围悄然回暖,全家人越来越幸福。

刘爸爸说:“没想到她(妻子)现在也没有多少抗拒了,以前脾气火爆得很。看来,我变得柔软了,她自然也没有那么大情绪了。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

家庭就像一个系统,其中一个人的能量状态发生改变,就会引发整个系统的调整。

当父亲开始真正地从情感上给予家人关怀时,母亲的压力便得到了释放,孩子的情绪状态自然会提升。

这就是家庭系统的智慧:一个人的觉醒,也在唤醒家人的内心。

为人父母,是一场生命的修行。

刘爸爸的故事不是奇迹,而是规律的体现。

包丰源老师在《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修行》中写到:

“父母”的身份里,藏有第二次童年。

他们塑造生命,我们重塑自己。

我们不是教孩子完美,而是向孩子学习完整。

当我们总想着“教好孩子”时,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一课:先做好自己。

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影响;成长不是指责,而是承担;爱不是期待,而是接纳

如果你也在教育中感到无力、焦虑,这一刻,最需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那个休学在家的孩子,也许不是在抗拒学习,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父母:我们的家庭需要温暖,我们的关系需要修复。

为人父母的路上,你我都是同行者。

孩子不去学校,也许是在等待父母先踏出成长的一步。

父母站定的地方,就是孩子出发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