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归鸿赋》首演,团长谷好好说,“我们陪年轻人一起成长”
发布时间:2025-09-20 22:57 浏览量:1
“演员‘当家’,编剧‘养家’。今天我们把演员培养出来了,演员就等米下锅,他们需要剧目。”9月20日、21日,上海昆剧团原创力作《归鸿赋》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方面传承经典,一方面要留下当代人今天的成果。《归鸿赋》的亮点不仅是大家熟悉的演员,还把幕后创作团队推到舞台中央亮相。”
《归鸿赋》
《归鸿赋》起用以上海本土为主体的中青年主创,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担任艺术指导,编剧、导演由上昆自主培养的编剧俞霞婷、导演俞鳗文担纲,著名作曲孙建安携上昆朱铭担任唱腔设计。
《归鸿赋》打磨多年,在谷好好看来,其创排是剧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的成果体现。上昆通过“大戏创排、小剧目创作、观摩培训、艺术交流”等多措并举,助力青年人才稳步成长。“《归鸿赋》首次大胆起用本团的80后青年编导担纲重任,主创及主演团队中80后、90后占比近七成。从选题孵化到舞台呈现,十年磨剑,剧本打磨二十余稿。我们陪年轻人一起成长。”
洛阳城外,竹影摇曳,见证“竹林七贤”的清谈雅聚。作为上海昆剧团2025年度重点打造的原创剧目,《归鸿赋》在2015年创排的昆剧小戏《嵇康打铁》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创作而成。《嵇康打铁》曾获2015年上海市小剧目评选展演演出奖,2017年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归鸿赋》剧本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国剧协曹禺戏剧文学讲师团改稿会(第一期)、第三期上海戏剧编剧高级研修班成果转化资助项目。
《归鸿赋》
《归鸿赋》不同于传统才子佳人戏,由净行、生行、丑行挑大梁。上海昆剧团梅花奖得主吴双领衔主演,并特邀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严庆谷跨院团合作。
笛声、雨声、酒声、铁声、雪声、琴声、雁声贯穿《归鸿赋》,每幕以不同“声音”营造戏剧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弧线。剧中融入哲学讨论、友情信义、人生抉择等多重主题。“酒声”展现竹林友人间的价值观冲突,“铁声”以嵇康锻铁编钟之意象抒其志节,“雪声”通过绝交后的“托孤”刻画其家国情怀与深沉父爱,至“琴声”更融汇荒诞派手法,于桃林中剖白嵇康心声,反映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和命运。
《归鸿赋》唱腔音乐在严格遵循昆曲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音乐以古琴、琵琶、洞箫等特色乐器勾勒主要人物形象,并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意境,创作主题歌《归鸿》,古朴悠扬,贯穿全剧。配器采用小型昆曲乐队编制,其中打击乐尤其丰富,巧妙融汇中西乐器,营造出清淡雅致又层次丰富的音色空间。
倪放、陈晓东担任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舞台以“竹”为核心形象,通过金属质感、意象转换与动态空间等设计,将中国传统写意美学与现代舞台视觉融为一体,打造出写意灵动且富有象征性的诗意空间。红色外框与变形竹叶的视觉对抗,营造出富有张力的戏剧氛围。
服装设计秦文宝、造型设计董燕融魏晋风骨与戏曲美学于一体,以宽袍大袖、散带飘逸的造型,结合自然意象纹样与素雅真丝材质,外化名士不羁的自然哲思。妆造设计以“因境设色、以形写神”为原则,通过细腻的色彩与线条刻画人物性格,实现传统昆剧与魏晋风度在舞台上的诗意共鸣。
多年来,上海昆剧团秉持“继承经典、演绎经典、打造经典、传播经典”的精神,从《临川四梦》到四本《长生殿》,从全本《牡丹亭》到《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推动传统经典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
“以戏推人、以戏育人,推动编导演等多领域人才成长,为中国戏曲的未来积蓄坚实力量。”谷好好说,“我们将继续以边演边改、常演常新的态度打磨作品,让《归鸿赋》不仅在舞台上立得住,更在观众心中扎下根,愿‘归鸿’展翅,清音入云,声彻人心。”
栏目主编: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