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族不当王爷,偏靠“怪字”成书法大神!

发布时间:2025-10-07 21:18  浏览量:1

提起明朝皇族,你想到的是锦衣玉食的王爷?还是亡国后躲不过的悲戚?

有个人偏不按剧本走——他是朱元璋的后裔朱耷,却在明亡后削发为僧、又改信道教,起的名号“雪个”“驴屋”“个山”个个离谱,最后靠一手“不按规矩来”的草书,活成了书法史上的“异类传奇”。

他就是八大山人,而他的《五言诗四首》,把“活明白”这三个字,写得比人生还透彻。

先说说这“八大山人”的名号,听着像个小团体,实则从头到尾就他一个人,透着股“懒得跟世人解释”的劲儿。

有人说他愤世嫉俗,倒不如说他是把人生看透了:什么王侯将相、才子佳人,都是过眼云烟,不如写字时随心所欲,过日子时简简单单。

他的书法,就跟他的人一个样——不玩虚的。旁人写字讲究“起行收”的法度,他偏不,入笔直来直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却藏着真功夫。

细看《五言诗四首》,每个字都带着篆书的影子:厚实、圆润、饱满,没有半分拖泥带水,哪怕是行草的灵动,也没掺一点“花里胡哨”。

用笔上更绝,是“藏巧于拙”的典范。转弯的地方悄悄圆过去,不露痕迹;该断的地方干脆利落,该连的地方又自然呼应,看着“笨笨的”,却透着股稚拙的可爱。

不像有些草书追求连绵起伏、飞动张扬,他的线条看似单一,里面却裹着生涩的劲儿、绵厚的气,越品越有味道。

再看结字,还学了王羲之的“欹侧”妙处——单个字不追求绝对的平正,左边高右边低、该收的紧该放的敞,错落得恰到好处。

最绝的是虚实留白:他写字多是实笔,却特意在每个字里留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