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据正史记载,这两人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发布时间:2025-10-07 14:40  浏览量:1

姜维和魏延,是蜀汉后期两位超级重要的将领。

北伐曹魏时,这两人就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要是没有他俩,北伐的难度将更上一层楼。

虽然这两人都在北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他们两人到底谁起到的作用更大些呢?

换句话说,姜维和魏延,他俩到底谁更厉害?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魏延的形象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将他写成了一个“天生反骨”的将领。

为了深化魏延的“二五仔”形象,他还给魏延添加了很多原创剧情。

就比如魏延刚出场时的“携城投降”,在历史上是没有这件事的。

在正史中,长沙太守韩玄在得知曹操败退后,根本就没有抵抗,他直接就投降了。

也就是说,黄忠根本没有与关羽大战,也没有韩玄要杀黄忠的事。

既然如此,魏延也就没有理由杀掉韩玄然后携城投降了。

事实上,在刘备入川之前,魏延压根就没有出现过。

《三国志》中关于魏延的第一句话就是:“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就这么几个字,就把魏延前期的事都给说完了。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魏延老家是义阳的,东汉时的义阳郡位于现在的河南南部,现如今已经没有这地方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知道,一开始的时候魏延只是个小兵,顶天了是个小队长。

刘备入川的时候,小队长魏延带着自己手下的人跟着他一起去的。

因为魏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所以刘备提拔他当了牙门将军。

牙门将军这一职位是刘备首创的,就相当于现在的保镖队长。

第一任牙门将军是长坂坡救主的赵云,第二任牙门将军就是凭借战功得到刘备赏识的魏延。

虽说牙门将军的主要职责就是护卫,但是他们也会参与军事讨论。

因此能当上“牙门将军”的人,都是智勇双全之人。

公元219年,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定都于成都。

在返回成都之前,刘备必须找一个人来担任汉中太守。

汉中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刘备好不容易才把这里打下来,可千万不能再丢了。

因此刘备得找一个又有实力又值得信任的人来担任汉中太守。

众人都以为刘备会将张飞留下镇守汉中,但是令众人都没想到的是,刘备居然让不怎么显眼的魏延担任了汉中太守。

其实就连魏延自己都没有想到,刘备居然如此信任自己。

在此之前,魏延虽然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但魏延的地位还是比较低,没法与张飞、赵云等人相提并论。

而镇守汉中这么重要的任务,魏延觉得自己肯定没机会,刘备肯定会让张飞他们镇守汉中。

刘备公布汉中太守的人选时,魏延先是懵了一下,之后便如同在大街上捡到钱一般,虽然心中狂喜,但是还要装得十分冷静。

从这里开始,魏延便成为了蜀汉关键将领之一。

虽然他因为要镇守汉中,没有参加夷陵之战,但是在刘备去世之后,刘禅还是进封他为镇北将军,以表彰他为蜀汉做出的贡献。

当初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时,有很多人都不服气,觉得魏延难当大任。

但是事实证明,刘备选择魏延并没有选错,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一点差错都没出。

公元229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为北伐做准备,魏延虽然卸任汉中太守,但是又被任命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不过凉州刺史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凉州并不在蜀汉手里。

北伐时期,魏延屡立战功,进献“子午谷奇谋”,虽然诸葛亮并没有采纳此计,但是从此计可以看出,魏延确实有点东西。

魏延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出色,但是下场之后就不怎么了。

魏延性格高傲,总是看不起别人,因此众人都不太愿意与他深交。

丞相长史杨仪不但不与魏延深交,甚至还有点看不起魏延,因此这两人就如同“针尖对麦芒”,一见面就要打架。

诸葛亮也曾苦心劝解他们,但是这两人只是不在诸葛亮面前闹,等出了门之后依然仇视对方。

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不听诸葛亮遗命,被杨仪告了一状。

刘禅本来只是想将魏延抓捕,但是杨仪却自作主张,下令让马岱把魏延给杀了,之后更是夷魏延三族。

魏延从微末中崛起,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了蜀汉大将,他真的非常厉害,可惜死得太早了……

被发掘的天才

魏延从刘备入蜀的时候就在了,而姜维一直到诸葛亮北伐之时才加入蜀汉阵营。

公元228年,诸葛亮带着魏延等人兵出祁山,直奔天水,而姜维当时只是一个郎中。

姜维的父亲名叫姜冏,曾经当过天水郡的功曹,他在抵御蛮夷叛乱时战死沙场,被当地百姓尊敬。

朝廷为了表彰姜冏的英勇行为,特赐姜维为郎中。诸葛亮率军来到天水郡时,郡中各县都积极响应,很快便投奔了蜀汉。

而当时的天水太守马遵,正带着姜维等天水本地官员巡查各地,当他听说全郡各县均响应诸葛亮后,心中大惊,他觉得身边这几个天水本地人也不像好人。

于是,马遵抛下姜维等人,连夜逃往了上邽郡。

姜维他们一路追赶,等他们追到上邽郡时,城门已经关上了,而且马遵还说他们是反贼,要捉拿他们。

姜维他们没办法,只好又回到天水郡老家,而此时的天水已经被诸葛亮占领,姜维也就此落入了诸葛亮手中。

姜维成为蜀汉官员后,很快就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在给蒋琬的密信中写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永南”指的是李邵,“季常”指的是马良,这两人都是当时公认的才子,诸葛亮说姜维他们还厉害,足见其对姜维的重视。

为了能让姜维快点成长起来,诸葛亮直接给了姜维五六千人让他训练,之后诸葛亮又亲传兵法,把姜维当作自己的亲传弟子来看待。

诸葛亮去世之前,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给了姜维,希望姜维能复兴汉室。

姜维虽然没能做到,但是他真的付出了全部,成为了大汉最后一根栋梁。

综上所述,尽管魏延和姜维都在北伐战斗中表现出色,但总体上还是魏延略逊一筹。

魏延虽然有智谋也有勇略,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刚愎自用。

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蜀汉离了他不行。

魏延的狂傲自大害了他自己。

而姜维虽然年轻,加入蜀汉的时间也比较短,但是他天资聪颖,又得到了诸葛亮的亲传,他的军事素养很快便超过了打了几十年仗的魏延。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进入内忧外患的末年,是姜维一直在苦苦支撑,才没让蜀汉“轰然倒塌”,而魏延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

所以,魏延跟姜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至少在处理内政方面,魏延远远不及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