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年薪百万难抵癌症!校友一天筹集99万拯救,他后来怎样?
发布时间:2025-08-27 16:02 浏览量:1
生命这出大戏,谁也不知道下一幕会是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都只顾着低头赶路,梦想着早日成功上岸。
可有时,命运偏偏要跟你开个天大的玩笑,在你以为一切都顺遂的时候,冷不丁地给你一记重击,把你拍回现实,让你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魏延政这个名字,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或许只会在他的那个圈子里闪闪发光,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
然而这世上没有什么如果,有的只是数不尽的意外……
1975年,新疆乌鲁木齐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魏延政呱呱坠地。
虽然家里不富裕,但父母却有着远见卓识,他们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对孩子们的教育抓得特别紧。
在那个年代,尤其在新疆这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魏延政从小就知道,想要跳出这片天地,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他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孩子,而是天资聪颖加上异于常人的刻苦,成绩始终是班里的翘楚,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中学时期的魏延政,就已经显露出惊人的理科天赋。全国数学联赛拿了个第三,新疆高中生化学竞赛更是直接拿了冠军。
到了1994年高考放榜那天,他家里的电话快被招生办打爆了,清华、北大轮番轰炸。
最终,魏延政选择了北大计算机学院,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加了个码,辅修经济学第二学位。
在北大,他就像一块干渴的海绵,拼命汲取着知识。他时间管理能力一流,硬是比别人提前一年修完了所有课程,轻松拿到了双学位。
甚至在北大,他的英语水平也是出类拔萃,这直接给他铺平了通往世界的路。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来访,魏延政被选中当向导和翻译。
他那口流利的英语,对专业领域的独到见解,一下子就吸引了校长的目光。
校长当场就邀请他去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还给全额奖学金!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但魏延政这人就是不走寻常路,他没急着答应,而是先去北京奥德软件公司实习了一年,积累了实践经验才递交了申请。
现在想想,他做事,永远都是谋定而后动。
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他除了念书,还兼职当了助教。别看他聪明,教书对他来说也是个新领域。
可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他虚心请教,拼命钻研,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三年硕士一晃而过,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按理说,这时候各大世界名企的橄榄枝都伸过来了,他直接去上班,那也是前途无量。
可他觉得,学术上还有提升空间,于是,他又给自己加了个码,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要面对文化差异,要忍受思乡之苦。
博士毕业后,魏延政去了英国电信院工作,期间还公费去伦敦大学读了个在职MBA。
按说,在英国有高薪,有发展,生活安逸。但他心里始终装着一件事!祖国。
一方面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他照顾。另一方面,他总觉得自己只是英国的“过客”,祖国才是他的根。
所以,当华为向他抛来橄榄枝的时候,他没多想,毅然回国了。
2006年,魏延政正式加入。这回,他像是找到了真正的舞台。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股子拼劲儿,他迅速崭露头角。
入职不到半年,就两次拿下了营销比武冠军。两年后,他被调到上海核心研发部门,参与无线产品研发和公司的战略部署。
他成了决策层的核心人物,年薪也突破了百万。那时的魏延政,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巅峰,意气风发。
然而,命运往往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
2011年春节,魏延政的脚开始隐隐作痛。他本来计划着用仅有的十天婚假,带着新婚半年、已经怀孕四个月的妻子去完成一个心愿。
可这脚痛,让他不得不把时间都耗在医院里。
最终,确诊结果犹如晴天霹雳!透明细胞肉瘤,一种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现有化疗药基本无效,三年死亡率高达80%。
很快妻子挺着大肚子,四处为他奔波求医。专家们给出的手术方案,让他们陷入了两难:要么横切掉半个脚,要么整个脚都切掉。
魏延政最终选择了尽可能保留脚的手术方案。术后几个月,他强忍着脚踝时不时传来的剧痛,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工作岗位。
即使病魔缠身,他从未因此耽误工作,他骨子里那股子韧劲儿,让人动容。
可命运似乎铁了心要跟他作对,第二年春天,脚踝的疼痛加剧,复查结果像一道催命符:
癌细胞已经发生骨转移,小腿和脚的骨头被腐蚀出了三个洞,随时可能骨折,肺部也出现了多处病灶。
国内顶尖的肿瘤专家大多建议保守治疗,甚至直言:最多只剩半年时间了,不如留着腿好好过剩下不多的日子。这几乎是判了死刑。
但魏延政是什么人?他骨子里那股子倔强,让他绝不轻易放弃。他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亲自上英国网站搜索研究肉瘤类癌症的医学论文。
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套先截肢、再放疗、最后化疗的治疗方案。让人惊掉下巴的是,这套方案,竟然和美国肿瘤协会会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骨肉瘤研究专家的方案不谋而合!
手术前一天,他在微博上分享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插曲《Give Me Some Sunshine》。歌词里唱着:给我一些阳光,给我一些雨露,再给我次机会,我想要重生一次。
化疗、放疗,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对他的肠胃造成了巨大折磨。
闻到一点油腥味,甚至只是想到喝水,都会引起剧烈呕吐。每天晚上,他都要呕到吐出半凝固的胆汁,才能勉强入睡。第二天,痛苦继续。
然而,就在他与病魔殊死搏斗的时候,公司却与他解约了。这家他曾经全身心付出,为之奋斗的公司,在他最脆弱、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选择了放弃他。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狼性文化吧,追求业绩,发展至上。
魏延政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公司,换来的却是病魔缠身时的一纸解约。
即使被公司抛弃,被死神宣判,魏延政也没被打倒。为了打破最多只剩半年时间的魔咒,他开始自己研究癌症,尝试各种对抗方法。
中药、西药、针灸、饮食、气功,只要是听说对癌症有帮助的,他都一一去尝试。
他甚至经历了四次极端断食,每次都长达20天到30天,每天只靠矿泉水和几片抑制胃酸的药片维持生命。
他试图通过这种饿死癌细胞的极端方式自救,特别是在断食期间,他依然拄着拐杖去给学生讲课,给企业做独立咨询,用赚来的钱贴补家用,支付天价的治疗费用。
他截肢了,但他没有倒下。他常年坚持去复旦大学听哲学课,单腿驾车去西藏,带着幼小的儿子回新疆老家,亲自向年迈的父母解释癌症并不可怕。
2016年6月19日,魏延政社交平台进行了最后一次更新。
那是一篇长达7000多字的文章,名为《人生若如几回忆》。在此之前,在他41岁生日那天,医生从他胸腔里抽出了4.2升胸水。
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几乎说不出话来,每说一句都要剧烈咳嗽很久。
但他依然坚持给儿子讲三国故事,希望儿子能从故事中领悟他总结的人生三句话:智力、毅力,朋友、助力,眼界、定力。
他希望儿子明白:毅力能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对朋友要真诚,你帮朋友,朋友也会帮你。眼界会随着能力增强而变广,定力要随着诱惑增多而变大。
这三句话,是一个父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他对抗病魔,笑对人生的智慧总结。
2016年8月8日,这位坚韧不屈的北大才子,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五年半之后,还是离开了人世,年仅41岁。
魏延政的一生,如同一场没有预告的暴风雨。他从一个普通的起点,凭借才华和拼劲儿,一步步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可命运却在他最光芒万丈的时候,无情地将他拉回现实,让他跌入深渊。
你说我们现在的人,何尝不也是如此?
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免疫力下降,疾病随之而来。
魏延政用自己的生命告诫,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没有健康,一切功名利禄都将化为泡影。
活着,才是实现一切梦想的基础。
- 上一篇:开国大典宫灯之谜(舒云)
- 下一篇:梁书 列传 卷二十七 陆倕